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

    定宜庄

    评分 7.4分

    本书主要是旗人妇女的口述。作者认为,只有从这些获自民间妇女的资料与通常带有权力意识的和民族中心主义的正统知识的比较中,我们才可以重新认识被边缘化了的一些人物和日常事件,并找到新的意义。 本书访谈主题集中于三点:一是相对汉族而言,这些有着旗人背景的妇女,对于自己出身的民族是否具有以及具有的是什么样的集体记忆;二是满族妇女的生活、婚姻、生育状况与族际通婚情况;三是辛亥革命以后

  • 宣武区消失之前

    定宜庄

    评分 7.4分

    本书以黄宗汉为核心访谈对象,回顾了北京市原宣武区自1949年以来的历史变迁。本书全面细致地梳理了黄宗汉作为宣武区干部在宣武区的亲身经历、对宣武区工业建设和文化建设所做的工作,同时穿插了另外几位宣武区老干部对相关事件、人物的回忆口述,从亲历者的角度,勾勒出北京市原宣武区从1949年接管街道、改造工业手工业,到“难忘的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创建大观园、研究宣南文化等实践探索。

  • 口述史读本

    定宜庄

    评分 7.8分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从西方兴起,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严格定义和规范的专门学科,在我国史学界也越来越受关注并有蓬勃发展的趋势。本书精选国内外有关文章近20篇,旨在尽可能系统和全面地向读者展现口述历史这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基本理论和学术规范。有鉴于口述史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书特别注意收集国内国外题材与风格各异的口述史经典研究范例,以及研究者的经验体会,展现口述史实践中诸多关键环节的操

  • 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

    定宜庄

    评分 8.5分

    全书正文七章, 30余万字,书前有著名满族史和清史专家王钟翰教授写的《序》。作者在书中通过满族几种婚姻制度和习俗在清朝兴起前后的变迁,探讨了满族在建立起统一的封建政权并接受汉族影响之后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发生的变化。

  • 城墙之外

    定宜庄

    评分 7.4分

  • “文物人”与“人文物”

    定宜庄

    评分 9.4分

    本书由相差八岁、性格迥异、为人处世截然不同、思维观念存有极大差异的常人春(兄)、常寿春(弟)的两篇口述组成,主要讲述两位“文物人”即“在理的”祖父常晓茹的传奇故事和北京民俗专家常人春的成长过程。作者综合考虑被访者叙述的完整性和研究视角的深刻性,采用历史学方法,将分析、评论、考证以史注、按语、附录等形式补充正文,营造出一种由浅入深的阅读体验。通过兄弟两人的真切回忆、细致描述和互相印证,以常家在

  • 近畿五百里

    定宜庄

    评分 8.6分

    1644年清军入关,在“近畿五百里”范围内实行圈地,将全站的土地变为由国家所有的旗地与庄园,为管理这些归入八旗的土地和人口,清廷设立了一整套独立于传统中原农村地区的制度和机构,且持续至清末。这套八旗管理庄园的特有机构治下的庄园人口,日久遂成为介于八旗旗人和民人之间第一个边缘人群,有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族群认同,而这些正是学术界多年来未曾关注的空白,也产生了诸多误区。本书以梳理清代庄园制度为主线

  •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下)

    定宜庄

    评分 8.4分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以口述访谈为主的史学专著,旨在通过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晚清以来北京人的生活变迁和历史命运,进而追溯近百年北京城市生活变迁的历史。全书体现了口述历史民间性和个人性的特点,内容涉及文献资料、尤其是官方文献不曾触及的领域,包括人的社会交往,如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也包括人的生活趣味,如吃喝玩乐、审美情趣等等。在编排上根据北京城环形结构的特点,分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