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近畿五百里的封面

近畿五百里

定宜庄

出版时间

2016-12-01

ISBN

9787516193655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1644年清军入关,在“近畿五百里”范围内实行圈地,将全站的土地变为由国家所有的旗地与庄园,为管理这些归入八旗的土地和人口,清廷设立了一整套独立于传统中原农村地区的制度和机构,且持续至清末。这套八旗管理庄园的特有机构治下的庄园人口,日久遂成为介于八旗旗人和民人之间第一个边缘人群,有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族群认同,而这些正是学术界多年来未曾关注的空白,也产生了诸多误区。本书以梳理清代庄园制度为主线,通过探讨庄园的建立、形成、庄园人丁的来源、从属机构、管理体制、缴纳赋税、身份地位等问题,对畿辅地区旗人群体的多样性和旗人社会内部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采用官方史料、民间文献与口述访谈等多重史料,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把清代曾活跃于京畿,后因政治变动而被遗忘、湮没的旗人庄园群体展示出来,希望能从前人较少触及的视角,更为全面地了解京畿地区的人文、社会和历史演变的重要意义。

定宜庄,北京人,满族。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清代社会史、满族史。曾出版《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等专著,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邱源媛,贵州贵阳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社会史、满族史。曾出版《清前期宫廷礼乐研究》《找寻京郊旗人社会——口述与文献双重视角下的城市边缘群体》等专著,在《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历史档案》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随龙入关与带地投充
一 后金国的“拖克索”
二 盛京随来陈壮丁
三 圈地与投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以清代通俗小说中的地方村霸庄头为引,介绍了庄头的来源,职责,案例,但后面只说了庄头承担上级任务的苦楚,当代庄头的盘根错节;但是,庄头对下级村民的盘剥,怎么就能成为小说常见反角,缺少交代,和引子没能呼应。
田野功夫深,特别是对周氏的追寻
册子不厚,做工扎实,看得有滋有味
非常複雜和難讀的八旗邊邊角角制度史。追溯各種機構/職稱的內涵演變,附錄一篇文章(對清初hontoho的考釋)。比較重要的argument有, 清代八旗莊園內有老圈莊頭和投充莊頭的分別,二者不可等而劃之. 同時, 作者口述採訪了順義縣老圈莊頭的商家,發現他們村56年民族識別中全員報滿族,可見作為服務於莊園內的八旗邊緣人口,仍保存著自己的歷史身份。可配合邱源媛的另一本《追尋京郊旗人社會》服用,同一個研究項目,後者側重口述史。
清朝入关后,沿袭了入关前就已广泛施行,与八旗制度有着密切联系的庄园制,形成了以盛京随来庄头与壮丁为主的老圈庄头和以入关后规模圈地投充为主的投充庄头。无论是缴纳赋税还是报名科考,二者的身份都被区分的明显,管理模式、从属机构、身份地位与控制程度也存在差异。前者的人丁由佐领直接管理,得到朝廷的庇护更多,特权也更多,可以通过参加科举、加封顶戴等方式改变身份地位。但管理也更为严格,人身束缚也更大,以缴纳实物为主。后者管领,在内务府所属各种人丁中地位最低,缴纳赋税以货币为主,经济压力较前者更重,但人身相对自由,其册籍信息相对前者没有那么详细和清晰,其身份游离于旗人与民人之间,也难以通过科举等方式改变身份地位。总体而言,可能是因为材料的局限,未能对旗地的交易模式、土地制度、赋役征纳等问题展开讨论,略显遗憾
翻完师姐大作,找到两条蓟县。
按京大的研究标准,附录浑托和的水平比正文强,是标准的清朝史研究论文。
本来以为是只会讲下屯村的商家,但是看了才知道这部分只列了一章,而且户口册和家谱的不同属性也挺有意思。前面四章对老圈庄头和投充庄头梳理地很清晰,难得制度史看着能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