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物人”与“人文物”的封面

“文物人”与“人文物”

定宜庄

出版时间

2020-07-31

ISBN

978720013716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由相差八岁、性格迥异、为人处世截然不同、思维观念存有极大差异的常人春(兄)、常寿春(弟)的两篇口述组成,主要讲述两位“文物人”即“在理的”祖父常晓茹的传奇故事和北京民俗专家常人春的成长过程。作者综合考虑被访者叙述的完整性和研究视角的深刻性,采用历史学方法,将分析、评论、考证以史注、按语、附录等形式补充正文,营造出一种由浅入深的阅读体验。通过兄弟两人的真切回忆、细致描述和互相印证,以常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社会交际的复杂关系网为主线,勾勒出常氏家族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全景式再现了一个由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俗信、民生百态共同形塑的旧京景象,更透露出一个时代荣辱兴衰过程中当年曾隐藏于京城社会而如今已鲜为人知的诸多具体场景。

-------------------------------------------------------------------------------------------------------------------------------

所谓“文物”,指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再不能重新创造的文化遗迹,而将“人”指代为文物,这一比喻颇具寓意。“文物人”不仅仅是那些传承消逝之物的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物”,是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才能孕育出来的特殊的果子。

作为最后一代亲眼见证了这个大嬗变时代的人,他们(常氏兄弟)为我们保留了殊为可贵的民众记忆。无论是人,还是他们所讲述的事情,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不可再得。从这个角度来说,保存他们的记忆与声音,是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定宜庄

目录
主编的话/ 001
序言/ 001
上篇 常人春口述/ 001
一、我的家庭/ 008
1.家庭出身/ 00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的太好看了啊!这里面的知识量和不为人知的往事,在很多人是陌生的。书名说得好,作为文物的人和作为人的文物,都是弥足珍贵的。口述史的功绩就在这里,它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过往,而这过往几近湮灭于喧嚣的尘世。崔永元把口述史当慈善事业来做,定宜庄的口述史系列功莫大焉。今天这样有内容有价值的好书不多见了,所以要珍惜啊。
太好看了,无比有趣,我终于明白红楼梦为什么只得八十回了,八十回以后不忍卒读呀。历史的生动和细节原来躲在这些普通人的生活里,不是富贵之家也不是文人墨客,就是常氏普通一家人的生活史。两位老人已经仙去,留下这本口诉史,非常珍贵的民间资料呀。
京味十足,活得通透! 这不仅是旗人生活变迁的代表,更是红旗下的缩影。 百代皆行秦政法!
《“ 文物人 ”与“人文物”》是一本口述历史。 我非常喜欢这种风格的历史书。因为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深具个人特色的历史。它可能不是特别精确,甚至与真正的史实有一定的距离,但那种掺杂了个人情感和经历的历史更有人情味。 这本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常人春(兄)的口述,一部分是长寿春的口述。虽然是兄弟,但因为身份、经历和性格不同,所以两人的讲述角度和感受也不同。作者深入挖掘常人春的成长过程,撇开常人对人物的民俗探究,不做表面的提问,而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人到社会,勾画出了一个家族(常氏)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描绘出在这个兴衰荣辱过程中的具体场景,让人深深感到“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的被裹挟的无奈、无力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本书采用访谈形式,语言原汁原味,个性十足。
勾勒一个旗人家族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 从个人生命史的视角叙述北京百年社会史
小人物的历史,有很多有意思的点,值得一看
20世纪的波折
我滴妈啊,这比什么小说都好看
有意思,知道了一些小知识
太有意思了~尤其是作为北京人,里面的好多话换成口语说出来非常诙谐幽默~往事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