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禁城到故宫
单士元
评分 7.9分
编辑推荐 这部作品,以深入浅出、小中见大的手法,把枯燥的砖木瓦石建筑物,赋予灵气,读起来不枯燥 内容简介 《从紫禁城到故宫》是在单士元先生1962年编著的《故宫史话》的基础上完善修订的。这本著作涵盖了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城皇宫的规划设计施工档案和明清历史文献史料,用单老在故宫70年的经历倾注而成,全书自鼎建紫禁城而始,将紫禁城的营建制度
欧洲大教堂
朱子仪
评分 7.3分
本书主要选取欧洲79座宏伟的教堂进行建筑风格分析,穿插建筑的历史和趣闻轶事;书后另有30座比较著名的教堂简介,可以说本书囊括了欧洲大部分知名教堂,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不同时期教堂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沿革。
古建筑日读
王其钧
评分 6.8分
本书在出版形式上主要采取“日课”的形式,即一日一课,将系统的古建筑知识进行拆分,读者每日读一篇图文结合的小文章并从中了解一点古建筑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在内容上主要选取王其钧老师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画,并将其进行筛选及系统的编排和分类,将其分为“古建筑构件”、“宫殿建筑”、“园林建筑”、“中国民居”四大部分。
废墟的故事
[美] 巫鸿
评分 8.8分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评分 9.2分
以圭璧钟鼎为国之重器的礼制艺术时代如何兴起,又如何逐渐衰亡,演变成以宗庙、宫殿与墓葬为主体的建筑性纪念碑时代?长安,这个从土木方兴时起就不断被重塑的城市,如何彪炳不同时期统治者的荣耀?一座座零散而无言的坟茔和祠堂,如何诉说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普通家族的懿德?而这些具有明显公共意义的礼仪美术传统,又如何在汉代以后转化为艺术家打造个人历史的艺术行为? 本书尝试打破美术史研究中的门
金色天国
王南
评分 8.6分
“建筑史诗”由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册(已出版九册),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每册用几万字、上百幅图片的篇幅,以深入浅出的文风和丰富详实的资料,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及其血脉传承,纵横捭阖,条分缕析,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金色天国》是“建筑史诗”系列第一卷第五本,原载于《读库150
得乎檐角梁柱间
连达
评分 8.3分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 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 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高居全国之冠,而山西南部的平阳(今临汾)、河东(今运城)地区保存的古建筑之多, 跨越年代之长,涵盖形式之广,古建筑密度之大,唐、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无所不有,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 《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一书中,作者连达用真诚又富有巧思的文字搭配157 幅精美手绘,
珞珈筑记
刘文祥
评分 8.7分
大学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诞生的一种新事物。它的诞生既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需要,也是近代中国打开国门后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承载了引导中华文明在近代转型之路上前行的历史重任。 本书以大学存在的空间场域——校园为研究对象和切入口,是关于近代中国大学史的一项个案研究新成果。全书用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民国时期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从无到有、从荒野湖山到黉宫胜地的动态
我们为何建造
[英]罗恩·穆尔
评分 8.2分
我们或许正身处建筑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时代:成片的摩天楼可能一年之内就被更新,大批新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涌现,建筑师则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认知。《我们为何建造》重点探讨了建造活动背后的人类欲望与情感,并以此为主线,串起了古往今来、横跨东西的众多建造案例:从久经沧 桑的埃及金字塔,到命运多舛的世贸大厦;从宏伟规整的欧洲宫殿,到幽静神秘的日本庭院。穆尔在书中全方位地展现了建筑在
中国庭园记
叶广度
评分 暂无
本书始于作者一九二九年自日本考察归来,一九三三年以“中国庭园概观”之名于由南京钟山书局首次出版。(本次出版改名为“中国庭园记”)全书共分五个章节,主要从“中国庭园史略”“中国庭园在艺术史上之位置”“中国庭园的组织”“西湖与中国庭园”“中国庭园与法、日庭园比较观”方面叙写中国园林美学。作为一部首次系统介绍中国庭园美学的小书,作者并未按中国庭园演进的轨迹论述,而是试图为中国的庭园美学得出其简约规
天才的世界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
陈文捷
评分 8.9分
历史给我们留下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要去瞻仰那些在历史夜空中耀眼夺目的明星,也是要从无数平凡而微弱的闪烁中去捕捉合作和智慧的光芒,更是要去寻找那些错误和教训的黑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天才的世界: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是一本为建筑、规划和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建筑史。
社區設計
山崎亮
「面對無緣社會,我們不是束手無策。」 22位台灣學者專家聯名推薦 讓我們借鏡日本經驗,共同審思形塑社會的未來樣貌 「不是打造出只讓一百萬人來訪一次的島嶼,而是規畫出能讓一萬人造訪一百次的島嶼。」 ──GDA、SD Review、Kids Design等多項社會創新設計大獎得主 ──日
图说西方建筑艺术
评分 7.0分
《图说西方建筑艺术》西文建筑在世界建筑名上占有重要地位,读其建筑史就是享受史诗般的精神盛宴。《图说西方建筑艺术》将为你系统地介绍西方由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以及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建筑乃至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都将一一呈现在你眼前。你也可以从中领略各种建筑流派、建筑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的风采。
设计中的设计
[日] 原研哉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不只中国木建筑
赵广超
建筑艺术不应该是建筑学者、建筑历史家、甚至建筑专业者的专利品。所谓建筑设计(architecture)亦不应该像以往的观念,即只有“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或结构”方可视为建筑设计,其他就只是“房子”不值一谈。“特殊”的含义,可解作“最高级”、“非一般”或“不寻常”的物料和技术应用。<br>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醒大家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
山丘上的修道院
范毅舜
评分 8.0分
半世纪前,一位自称为无神论者的西方建筑泰斗,为西欧培育神职人员的古老宗教团体设计修道院,他们之间会擦撞出什么火花? 几十年后,一位来自东方的教徒兼摄影家,在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里恣意徜徉,他如何藉由这座经院建筑整合自己,端详出背后更庞大的生命故事? 全书分为两卷,卷一共三章,逐步探索了勒·柯布西耶和拉图雷特修道院结缘背后的故事,第一章讲述作者初至拉图雷
未来建筑的100种可能
马克·库什纳 (Marc Kushner)
评分 6.9分
一头奶牛建造的房子会是什么样? 摩天大楼能否一日建成? 我们能够在月球上居住吗? 真的有建筑可以吸收雾霾吗? 浮在水上的办公室能想象吗? 这些并不是异想天开。人类对建筑的体验,正在被信息革命所颠覆,一个崭新的未来正在到来。未来建筑将突破传统的物理概念,将人、环境、社交需求等因素巧妙交融,给人以
画笔下的城市
评分 7.8分
在艺术家的眼中,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艺术风格。本书26位艺术家使用铅笔、水彩等工具和材料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城市手绘作品。他们将所居住和去过的城市中美好的景象在纸上呈现出来,描绘了不同城市的建筑和景观,使大家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他们的旅途之中,让大家在体验不同地方的文化和迷人景色之余,更能欣赏到这些艺术家所捕捉到的精彩瞬间。
建筑也可以很好玩:欧洲篇
密小斯
本书用活泼的语言、漫画的形式,结合历史故事,使读者从整体上可以快速了解整个欧洲建筑的发展历史,包括西方建筑的老祖宗为什么在古希腊,罗马角斗场是否是帝国的维稳工具,哥特式大教堂怎么就成了黑暗化身,等等。本书适合欧洲建筑爱好者、初学者阅读,也适合喜欢建筑历史文化的大众读者阅读。
家的居心地
[日]阿部勤
评分 7.2分
这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阿部勤的家。 三十年前,他在房前种了七棵榉树。小小树苗,枝叶婆娑。走进一层客厅,靠墙一架钢琴,墙上挂着油画,皆为亲人朋友赠送的珍爱之物。椭圆形大桌前,他和妻子、儿子一起进餐、读书、整理书信,写功课。阳光从顶部天井洒下密密光线,窗外绿意盎然,一派静谧。 这里,是他为自己的家设计的居心地。居心在日语中指感觉,心情,心境。居心地就是一个家中
建筑改变日本
[日] 伊东丰雄
评分 8.1分
“建筑是为了创造人们可以持续生活的环境,所以,没有一件工作可以被认为是与建筑无关。”——伊东丰雄 ——————————————————————— ▲ 日本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伊东丰雄最新作品 一次摇撼日本东部的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令伊东丰雄四十余年的建筑师生涯迎来了某种“轮回”。在各个巨型都市中,建筑已然沦
德里纳河上的桥
[塞尔维亚] 伊沃·安德里奇
评分 9.1分
《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表现形式新颖别致的小说,仅用20多万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个国家450年的历史。它既准确地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维合格勒城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也细致地勾画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 德里纳河上的桥即是作者构思的焦点,几乎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化身。它在地理上连结着东方和西方,在时间上联结着过去和现在。“桥”,它更像人民
符号帝国
[法] 罗兰·巴尔特
1966年,罗兰·巴尔访问日本。此后,他又两次到访东京。对巴尔特而言,日本之旅充满想象、体验以及愉悦。“我得到了一种完美的、强烈的、既深沉又微妙的快乐。”在1970年成书的《符号帝国》中,巴尔特把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均看做是日本文化的各种符号——语言、膳食、游戏(柏青哥 )、城市、文具店、诗歌(俳句),甚至眼皮,这些“能指符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在巴尔特看来,日本文化现象的精髓便是具有禅
古寺巡礼
【日】和辻哲郎
评分 7.1分
“檐头的朱色略有些发灰,古色古香,仿佛梦境般淡雅;墙壁的白色清澄透明,有着寂寥与沉默的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能净化灵魂的艺术。” 古寺的美,凝练着人心本真的感知。 建筑、雕像、壁画、器物,不仅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信仰、思维、审美、情趣……更描摹着东亚文化的历史,乃至人的命运。 古寺的艺术,是为众生指示自我的力量,也是给
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美]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
建筑不仅是我们栖居之所,更是我们观照世界的角度。 我们在医院出生、在校园学习、在公寓安家、在写字楼办公...... 我们生命中90%的时间都栖息在建筑之中, 我们无意识地感受着建筑对我们的影响,却从未真正理解我们与建筑的关系: 为什么在开阔的空间中,我们更具有创造性?
禅宗花园
[美]米拉·洛克
一庭一禅机,一心一设计 方寸之间,意犹未尽 与自然共生的庭园,安抚心灵的道场 枯山水宗师枡野俊明 庭园设计集 传统园林|现代园林|海外园林 37座庭园,400余幅大图及手绘 解剖禅宗美学,直击虚空的本质 简素——洞见素材的千面性,发现真正的丰富 <
建筑的梦想
[英]理查德·罗杰斯
★“建筑界诺贝尔奖”得主、伦敦千年穹顶、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总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毕生心血结晶之作 ★理查德·罗杰斯回顾自己从一名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成为一位建筑师的心路历程 ★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社会的书,一本关于公民的书 ★阅读这本书仿佛与大师进行一次深度对谈,享受一次人文主
千亿之路
明源地产研究院
随着2017年房地产行业销售规模达到新的高峰,行业两极分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强企加速增长,行业集中度加剧,逐渐成为少数人的游戏,而竞争将更多地在“大象”(千亿房企)之间展开,因此众多房企竞相推出“千亿”愿景,期望在未来的竞争中奋起直追,保持行业排名。 本书回顾多家房企“千亿”愿景的前因后果,分析典型企业的跨越之旅,并对其中的共性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布局与土地、资金来源
安居长城
[美] 萨洋
★【安居中国近四十年,一个美国人的中国乡村梦】 记录了美国人萨洋从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到决定亲身参与中国发展建设的真实故事。萨洋从美国到中国,到慕田峪长城脚下安居,将自己的个人事业、梦想与乡村的发展融为一体,这是一个美国人的“中国乡村梦”。 ★【曾获国际设计大奖,乡村老房子改造理念、案例、图纸全记录】 精选包括慕田峪之家、“小园”餐厅
抗生素的故事
[美]威廉·罗森
※抗生素的故事,就是半个现代医学史,一部人与自然相爱相杀的戏剧 读完这本书,懂得如何与细菌、病毒相处 ※哪些常见的药是抗生素?这种救命又致命的奇特药物是如何诞生的?当滥用抗生素创造出“超级细菌”,我们该何去何从? 作为医学史上蕞伟大发明之一,抗生素拯救了人类,也可能摧毁人类。对于这种危险的药物,可怕的不是一无所知,而是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