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宣武区消失之前的封面

宣武区消失之前

定宜庄

出版时间

2014-10-01

ISBN

978720010931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黄宗汉为核心访谈对象,回顾了北京市原宣武区自1949年以来的历史变迁。本书全面细致地梳理了黄宗汉作为宣武区干部在宣武区的亲身经历、对宣武区工业建设和文化建设所做的工作,同时穿插了另外几位宣武区老干部对相关事件、人物的回忆口述,从亲历者的角度,勾勒出北京市原宣武区从1949年接管街道、改造工业手工业,到“难忘的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创建大观园、研究宣南文化等实践探索。

目录
前言(定宜庄)
黄宗汉简历
第一部分宣武区的政权初建(1949—1969)
一、“北平和平解放”之前
二、我在宣武区宣传部的日子(1949—195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第三部分中黄、定二人的讨论特别有意思。如定宜庄老师前言所说,你能看到黄宗汉是如何在争论中“打圆场”的,他倒像是这场访谈的“润滑剂”了。这是他的智慧,也是他这一生横跨多个领域却都能干出一些成绩的最生动的注脚。//“整个学术研究陷入一种实用主义的陷阱。”看二人争论,感到学术研究和文化保护实践之间有一条鸿沟,而不同身份的人所做的连接它们的举措可以说天差地别,这个工作还是相当困难的。。
着重看了一下建大观园的部分,可算是我国影视基地鼻祖了,80年代去大观园,90年代去荣国府,都还能找到剧中的感觉,很身临其境,尤其大观园特别热闹。如今豪华影视城那么多,紫禁城都能建个一毛一样的,再不会有人去那拍戏了。大观园在北京还能好一些,荣国府已经十分萧条,感叹时代变迁!
纠错。 P207:“马鹤龄”应为“马鹤凌”。 P269:“当时是常委宣传部长”,这个头衔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对一处的建议: P222 黄:结果在北京图书馆找到1912年8月27号的报纸,就记载了这件事情:1912年的8月25号下午3点孙中山先生在此参加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而且记载得很详细,就是在虎坊桥的湖广会馆开摧——开会叫开摧,摧毁的摧。 定:为什么叫开摧? 黄:不知道。那会儿可能就是那么一种文字表述,就是这么一种写法,叫开摧。 “开摧”或为“開催”之误。“開催”为日语词,指会议、活动的举办。早年报刊,编校之讹甚多。
不仅仅了解周边的故事,还可以了解党内工作的运作机制,很有价值的口述。
不错,说的都是家门口的事,有不少猛料啊
在陶然亭公园,应时应景地开始读这本书;读后叹为观止,相信这本出版8年仅有30人在豆瓣标记「读过」的书早晚会被读者挖掘到。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当地官员的个人经历,其背景是在权力的指挥下,工业和文化如何先后在19平方公里的宣武区唱出强音。黄宗汉这位敢想敢做敢说的传主,与定宜庄团队的口述历史学术工作,相得益彰、相互成就,对话的过程充满了求证和辩论,读起来原汁原味的本人描述或许不客观,但在详细的批注、他人的言语中印证。他要是好好当官,起码能当到正部级;他要是好好演戏,或许能达到于是之、蓝天野那个高度;他要是不被匿名信举报,说不定能带领东风电视机厂达到海尔海信的地位;如果不是陈希同下台,他或许可以主导着大观园、天桥、前门大栅栏变得像东京的浅草寺一样好逛…… 历史不容假设,只留下欷歔。2022年4月—5月读
解开了好多小时候的谜题,为什么学校门口菜市口大街修完了南边多出来个宣南文化馆……现在那一切已经是梦里到过的地方了。宣武永存。
老北京的一些趣事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