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城墙之外的封面

城墙之外

定宜庄

出版时间

2017-02-01

ISBN

9787200122886

评分

★★★★★
目录
序言
一、那条进京的古粮道——刘子扬口述
二、从架松到劲松
(一)白四口述
(二)关俊民口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城郊自古以来就是老北京城的一部分,那些城郊北京人的老故事,都与北京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喜欢定宜庄老师的满族口述历史,客观真实的看到从前老北京人生活的那个年代,这本里面还包括了汉人和回人的历史,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但又很和谐。继续研读定奶奶的其余书籍
架松坟户和圆明园那几章最有看头。真诚而忠实的口述史,访谈者介入极少——其实这反倒是我最想看的。再去读读定宜庄的专著吧。
“北京口述史系列”的最后一本,主题是城郊。虽说是城郊,最远也只到了西苑和圆明园(北五环),让我这个住在回龙观的农村人情何以堪。北京的城郊虽然以耕地为主,但也不是一般人们想象的农村,而是带有与城市息息相关的特性,是整个城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整个系列中这些个体化的叙事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未必全真,也不能避免“为亲者讳”,但他们这种个人的视角能够补充相当多的信息。全书访谈的人物,也主要是以1949年左右即在北京的老北京人,因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视角,几乎就是一部完整的北京现代史了;而由于北京在中国的地位太过特殊,因此这本书也可以窥见中国的那个年代。本书对于新中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虽有回避,但也能从文字里读出一些,有的有趣,有的令人唏嘘。这套书的质量还是非常好的,唯一就是定价太高了。
口述民俗史,管中窥豹,当代对寻常百姓说真是最好的时代了
大部分为重印,新内容有关俊民、王佟生口述及赵之平《我这一辈子》,赵文原载于《满族文史资料》(1985),收录时有删节。其实该文1986年就发表于《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题为《记北京的一个满族聚居区--外火器营》,亦有删改。此篇生动翔实,描写事无巨细,史料价值很高,惜《满族文史资料》为未公开出版的油印本(估计是内部发行流通),无从得见原文,望藏有此书豆友公布分享之。
D。因为对底层生活感兴趣,所以先选了这本城墙之外(没想到居然是后写的,而且被访者还少),但其中大部分被访问者确实没有太多文史资料(主要依靠口述),也没有记述的自觉,毕竟不管是其人或者其祖辈的主要目的都是活着。有些老太太讲话真有意思,面对面坐着听应该十分有趣,记述者似乎也不在乎其中事实根据多少,只注重呈现,这些被访者的后辈是如何记忆家族历史的,而这些在过往,肯定是不容于大历史当中的。毕竟,最励志的故事,就是庚子事变给西太后赶车,被封二品开路侯,圆明园不少住户如此。然后还知道,在这个四处寻回国宝的年代,当年燕京大学也拿了不少东西,现在都没还回去。
这系列都爱看
口述史真的太磨人了,可能因为作者想要保证真实性,所以基本都是毫不修改的原文,没什么趣味性。作为一个了解还可以,不过城市真的是在逐步扩大…现在在北京山沟沟,隔以前估计是北京交界了吧囧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