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之中
蒋寅
评分 8.7分
自清人叶燮提出中唐乃百代之中以来,经同光体诗人及陈寅恪等学者的发挥,中唐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中轴,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影响深远已被学者们注意。本书试图从中唐文化和文学的历史转折中的细小变异,来探讨中唐的诗歌史意义。 蒋寅,字文虎(程千帆先生所取),1959年6月生,男,汉族,19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
大历诗风
评分 8.6分
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遂露出中唐面目。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批诗人的生活由开元盛世转向安史之乱之后的惨痛,因此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
金陵生小言
评分 8.3分
当代人写文言文的本已少见,写一本有几十万字规模的书而悉用文言,就更少见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蒋寅先生,治古典文学有年,他写的这部文言笔记《金陵生小言》可谓当代出版业的一个异数。 此书大体可以分成谈名人掌故、谈典籍目录、谈诗学史学、谈其他琐事等四类。有关学术的部分,时有灼见,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对清人集部的提要钩玄,例如对钱谦益编《吾炙集》版本流传所做的考察。对一般读者而言,
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评分 7.2分
本书将王渔洋作为康熙朝诗学的核心人物,从他与一代盟主钱谦益的关系,与宋诗风的关系,与清代古诗声调学说的关系,与康熙朝诗学的殿军——赵执信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渔洋诗学多方面的意义和影响。关于渔洋诗学的理论核心——神韵论,本书也联系康熙诗坛的理论背景,从《唐贤三昧集》的产生及影响阐述了它具体形成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渔洋词学也具有承前启后的开风气作用,并与诗学中的神韵论相辅相成;而他的</
清代诗学史(第二卷)
评分 9.1分
本卷论述乾隆一朝诗学的流变,以诗坛对王渔洋神韵诗学的反拨与对叶燮诗学的接受为逻辑起点,按时序展开六十年间诗学思潮的更替和消长,依次论述了沈德潜新格调诗学、纪晓岚试帖诗学、袁枚性灵诗学、翁方纲学人诗学、桐城派诗学和高密派诗学的基本观念、理论创新、批评成就及其交互影响,在学问·性情的冲突、融合主题下辨认其主张的异同及对后来诗学的影响。全书秉持“进入过程”的学术理念,力求在历时性的观照中展开各派诗
黄仲则诗选
评分 暂无
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黄仲则,被推为清代乾隆诗坛第一人。近代以来,作家郁达夫、瞿秋白、阿英、章衣萍等都对他的诗歌推崇有加。他诗中诉说的旷世的孤独、缠绵的爱恋和寒素才人生存的艰辛,无不在后人心灵上激起深深的共鸣。“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些名句至今仍脍炙人口。这部选本基于编者多年的研究积累,选目独到,注释详明,评析
金陵生文学史漫话
清代文学论稿续编
本书为有学丛书之一种,为《清代文学论稿》续编,主要由14篇文章集结而成,分别为生活在别处——清代诗歌的写作困境及策略其应对,《楝亭图卷》考释、七律结构论的模式化及其消解,袁枚之出世,翁方纲宋诗批评的历史意义、乾隆时期诗歌声律学的精密化,法式善:乾嘉之际诗学转型的典型个案,乾嘉之际诗歌自我表现观念的极端化倾向——以张问陶的诗论为中心,性灵诗观在女性诗学中的回响、诗学、文章学话语的沟通与桐城派诗歌理论
清代文学论稿
本书为有学丛书之一种,主要由16篇论文集结而成,分别为清代文学的特征、分期及历史地位,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清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清代诗学史的分期,清代诗文集的类型、特征与文献价值,清诗话的写作方式及社会功能,清诗话与小说文献,清代诗学的研究方法,邹祗谟生平事迹辑考,叶燮行年考略,叶燮的文学史观等。本书是蒋寅先生的旧著,本次重版,主要修订了上一版的若干错误,仍然保留了上一版的基本观点,以期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
本书收入蒋寅教授曾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三篇论文《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正宗”的气象和蕴含——沈德潜新格调诗学的理论品位》《纪昀的诗学品格及其核心理念再检讨》以及作者自序,并有编者导言。本书主要呈现蒋寅教授近十年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的探索。 蒋寅,1981年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取得学士学位,1984年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中国诗学之路
评分 9.5分
本书是古典文学研究名家蒋寅先生的自选集。他以“中国诗学之路”概括几十年治学的主要方向,以“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表明对中国诗学研究的基本认识和治学路径。他善于发现中国诗学研究中隐含的重大问题,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探究和考索,所得结论常常切中肯綮,发人深省。本书反映了作者诗学研究的三个主要范畴——诗歌理论、诗歌创作和诗歌史,更体现出他对中国诗学走向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的高度关注
视角与方法
评分 7.9分
《视角与方法:中国文学史探索》是著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在还历之年(60岁)回顾数十年学生历程、检阅自己学术成果的结集。全书以三十一个个案为基础,收入《古典文学的精神史意义及其研究》《吏隐:大历诗人对谢朓的接受》《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陆游的沉寂与走红》《乾隆二十二年功令试诗对清代诗学的影响》等多篇代表作,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有关中国文学史基本理论、基本观念的探讨,二是对具体文学
金陵生小语
评分 7.4分
有金陵生者,幼喜读书,长而学文,观书读史,手不释卷;喜听音乐,玩音响,收集唱片,于古典音乐,音响器材,如数家珍;喜饮食,无禁忌,多识四方饮馔、菜肴来历,薄能饮酒,精于品鉴,饫知古今酒人酒事;生性疏懒,少交际,寡游历,而多见学界前辈,稍谙学林掌故。每不揣文笔钝拙,即兴斐然。或考史论文,赏音校艺;或闻笛叹逝,黯然怀人;乃至一时兴来,游戏笔墨,雪泥鸿爪,具此一斑。 许多深刻的体验反而欲说还休,任其
大历诗人研究
评分 8.4分
大历诗人研究,ISBN:9787301117002,作者:蒋寅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
蒋寅,1959年生于南京,1988年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庆北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著有古典文学研究论著若干种及随笔《学术的年轮》、《金陵生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