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
童庆炳
评分 9.1分
【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文艺学泰斗 也是莫言、余华的老师,被称为一代文坛教父 但他首先是他,一个“朴”到极致的人 童庆炳的一生, 映照的是他所经历时代的历史,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他出身于贫寒,但有一位伟大的祖母 童先生是苦孩子出身,家里穷到他
新编文学理论(第二版)
评分 7.6分
本书分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者、文学作品、文学与读者、文学的价值五编,以中西比较的视角梳理文学理论发展史,是一本风格独特的文学理论教材。特色如下: ◆中西兼顾,把中西文学理论加以比较,互相照应,一方面充分体现中国文论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从比较中见出两种文论的差别。 ◆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充分展开,并且在同一问题中对中西文论的不同思路加以比较,使学生
文学理论教程
评分 6.2分
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
评分 9.0分
现代视野中中华古代文论系统
评分 暂无
《童庆炳文集》(十卷本)是童庆炳先生生前自己整理、收录、编辑的文选,辑录了从事文学研究57年来*精华的文论作品,包括《文学审美特征论集》《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美在关系”说新探》《文体与文体的创造》《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文学创作问题六章》《<文心雕龙>三十说》《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现代视野中中华古代文论系统》《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每一卷作者都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修改。反
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评分 7.7分
《文心雕龙》三十说
评分 9.4分
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
评分 6.7分
“文化诗学”是新时期文艺学三十年以来的延伸与超越。它受到过“文化研究”的启发,也与美国学者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后又称“文化诗学”)有着某种关联。但它又是从中国的文学理论实际出发,具有中国内容和形式的文艺学方法论。本书着重分析了文化诗学的理论前提、学术背景、现实依据、基本构想、精神价值、实践路径以及它与社会文化的互动等,可谓一部文化诗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旧梦与远山
评分 7.1分
|编辑推荐| ▲一代文坛教父童庆炳先生回忆录 ▲莫言、余华、毕淑敏、迟子建、刘震云、严歌苓 陶东风、王一川、罗钢、丁宁、孙津、周小仪等知名作家、学者联袂推荐 ▲关于饥馑的童年,求学游历之路以及数十年教育生涯中的历历往事 ▲文字朴拙,洗尽铅华,温暖动人 ▲十余幅珍贵照片首次公
文化与诗学
《文化与诗学》是一本关于文艺学前沿问题的探讨的论文集,本辑包括几个主题: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艺研究、域外学术和书评,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文艺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我们了解文艺学研究动态的重要窗口。
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评分 6.9分
2005年5月273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文艺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anon(Re)FormationintheContextofCulturalStudies),在北京金海湖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荷兰以及
美学与当代文化讲演录
评分 7.8分
《美学与当代文化讲演录》根据作者在新加坡新跃大学研究生班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具有鲜明的现场感。书中所讲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问题。作者把美看成一个多层次的关系系统,从实践的和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述“美在关系”;再进一步从心理学美学的角度,讲述了审美知觉、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其中结合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以及文艺作品进行分析,把美学的深奥问题讲得生动活泼。第二部分是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探索。作者寻找在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包括了完整的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这些理论和知识从不同方面揭示了文学创作和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内在规律。本书考虑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文论资源的丰富和特色,对文学的起源、发展、思潮流派的演变等,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力求做到综合性、新颖性、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生成”的一个子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进入一个学科的历史语境,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生成中的价值取向问题;通过对现代文论历史的描述,揭示中国现代文学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翼,在价值取向上远离古典、追求现代的过程描述了中国现代新文学在功利——审美——真实三者之
文体与文体的创造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本书运用现代心理美学的最新知识,系统地阐述艺术创作过 程中创作主体各种细腻的心理活动。全书新意迭出,思想的火花 闪烁于字里行间,构筑了自成一家的新学说,提出一些独特的学 术见解。 童庆炳,1936年12月 生,福建省连城县人。1958 年毕业于北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