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战后七十年
陈世昌
评分 7.0分
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的世界局势中,美国把从日本统治中夺回的台湾交给蒋介石接收,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的新页…… 在美国战略布局谋略之下,台湾人刚挣脱“皇民化”,又立刻成为防阻共产势力跨越的“西太平洋防线”枢纽。台湾北承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琉球群岛,下接菲律宾、新西兰、澳洲,外有美、苏角力,内有国共相抗……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台湾人走过二二八事件、戒严、报禁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杨国强
评分 8.0分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晚清中国因中西交冲而发生历史大变局,在回应西潮逼来的漫长过程里,传统文化养育出来的士人,作为七十年间回应西潮的主体,效西法图自强,深深卷入历史变迁的过程,一代一代地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与儒学相依的传统士人自身也发生了节节嬗蜕。 本书汇积了作者对晚清士人及他们那个世界的思考、理解和解释,围绕着科举制度下
傅斯年
王汎森
评分 9.2分
那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一个失范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时代,那是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将一代知识分子陷入了种种的两难。傅斯年便是身处其中的个体。 作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学者、政治家、社会批评家以及学界领袖的傅斯年,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色彩最 丰富的人物之一。作者利用台湾史语所珍贵的“傅斯年档案”和《傅斯年全集》等第一手材料深入研究,在整个时代
潮来潮去
[英] 方德万
评分 8.6分
近代中国海关始于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期间,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赢得政权后未几结束。一个世纪中,它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中国的内陆腹地,还出现在远在西北的乌鲁木齐,甚至是西南的喜马拉雅山。 无论沿海,还是内陆,海关对于中国而言都是一个重要机构,也是weiyi一个未有中断且势力几乎可达全中国的机构。 近代海关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所提供的监
重写旧京
季剑青
评分 9.0分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尤其是在告别帝制、民国建元的时刻,承载着古老文明意识的历史遗迹随处可见。而如何看待、处理和安置这些“历史与记忆”,使它们不断融入“现代”中国的现代生活之中,相关讨论、争议贯穿了整个民国乃至共和国初建时期。在大量典籍、诗文、建筑、城市规划、民族国家等问题的“书写”互动下,作者直面各种形态的材料,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既结构化地呈现了古都北京逐渐消逝的气息,又在现代性理论
腹地的构建
[美] 彭慕兰
评分 8.2分
◎名人推荐 彭慕兰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洞察,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丰富面貌。这部作品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蓬勃的经济增长发生在沿海核心地区,而与此同时,内陆地区则一直维持着贫穷与被“牺牲”的处境,并成为孕育共产革命组织的土壤。 ——周锡瑞(Joseph Esherick) 这是一部令人瞩目、立意新颖、富有想象力的重要
北洋军阀史话
丁中江
评分 8.1分
本书上起袁世凯小站练兵,下迄张学良东北易帜,历时五十年,勾画出清末民初军阀纷争的历史画面。北洋军阀,是指北洋时代拥兵干政的军人,他们多为袁世凯培植的卵翼,以“我北洋团体”、“我北洋派”自称。北洋军阀既代表袁世凯和他的这股势力,同时也代表了他们统治大半部中国的这一时期。《北洋军阀史话》(全四卷)是丁中江先生积累多年心血的力作,资料翔实,记述完整,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北洋军阀史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南京1937
[丹麦] 何铭生
评分 8.5分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笼罩在20世纪亚洲历史上的黑暗阴影,它也是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最广为人知的篇章之一。相较之下,发生在这场恶名昭彰的屠杀之前的那长达一个月的战争在英语世界却从未被人完整地讲述。何铭生的《南京1937:血战危城》填补了这个空白。这本书用震撼人心的文字描述了赢得淞沪会战之后的日本军队如何以破竹之势向南京推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证明了其野蛮程度。 不同
魏玛共和国的反民主思想
[德]库尔特·松特海默
作者梳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国内各个流派的政治思想的传播,认为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客观上造成了纳粹的上台,希特勒的革命理论是滋生极权主义的温床,而联邦共和国受到此思想模式的威胁,与魏玛共和国受反民主的思想威胁在方式上完全相同。
革故鼎新
杨天宏
评分 8.4分
中华民国前15年北洋政府时代是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奠基期,很多基本制度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也在这一时期发生 。本书从民初标志性的政治人物和事件入手,探索民国创立之初的制度建构及运作,力图对民国政治史上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探寻和廓清。比如,中国为什么在如 此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由“帝国”而“民国”等的嬗变?为什么被描绘得最为黑暗、最无法律秩序的北洋时期却成了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建
宋案重审
尚小明
评分 9.1分
——“过去一百年的宋案研究史,其实是一部失败的历史。” · ·北大知名教授尚小明力作 · ·90%的材料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当部分系首次公开。 · · 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书彻底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编辑推荐】 ★“中央研究院”院士、思想史大家王汎森代表作全新增订,葛兆光、罗志田特别推荐 ★在“坚如磐石的堤防上凿洞”,发现晦暗不明的人物,倾听多元竞逐的声音 ★断裂、跳跃、游移、烦闷,人真的能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吗? ★学术与社会、政治之间始终不曾消失的紧张,背负 生命危机感的个体,在新与旧、
新政、立宪与革命
李细珠
中国历史的航程在20世纪初年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抉择。在这个社会政治大变动的时期里,内忧与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并存。“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前途出路问题的时代中心课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到国人的面前。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股重要的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政治方案,开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政治运动——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股势力互争雄长。可以说
乡国之际
徐佳贵
评分 9.3分
近代知识转型是近年中国史学界的热门议题,但目前所论多集中于相关文本的知识思想“内容”,或默认个别通都大邑的转型过程“代表”了全国的情况。本书以晚清浙江省温州府为个案,将“地方”置于“知识转型”之前,且突出某一当事人群体——地方“士人”的视角,为的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某一相对“边缘”之地为焦点,将知识观念变迁在地域上的展开作尽可能立体多维的再现,以此检视晚清阶段知识转型“地方化”的可能
戊戌变法的另面
茅海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张之洞档案”,有着数百上千件史料,涉及到戊戌变法。为了使读者能更多地了解、使研究者能更广泛地利用这批史料,作者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写作方式,以能较多地发表史料,并加以详细的注释。
从甲午到戊戌
打造消费天堂
连玲玲
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特别思考这种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如何借由创造全新的消费经验,传播现代消费主义。百货公司与传统商 店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规模:建筑之大,往往占据整个街区;商品之多,足以涵盖人生所有需求;而其经营原则乃以交易量最大化,来达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过,百货公司 不只是人与物的集散地,也是观察社会关系的视镜及权力再现的空间。由于这个行业在 阶
隐形书写
戴锦华
勾勒当代中国文化地形图,冲破文化镜城的种种幻象。著名文化研究学者、电影学者戴锦华教授经典代表作。 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无疑成了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在流光溢彩、盛世繁华的表象下,是远为深刻的隐形书写。凸显这隐形字样,在新的坐标中勾勒一幅当代文化的地形图,并拒绝陷落于90年代的文化镜城之中,是一个文化研究者的必然选择。本书对盛行于90年代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明治天皇
[美] 唐纳德·基恩
纪念碑式的传记伟作 日本崛起的恢弘历史长卷 1867年—1912年,日本从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明治天皇在位的四十余年中急速上演;后世日本的命运,在此亦有端倪。然而,明治却隐身于各个事件和人物背后,难见踪迹。他是无能的傀儡,还是最伟大的君主?在时代的巨大浪潮中,他如何应对周遭的一切? 本书搜集庞大的资
日本维新史
(加) 赫伯特·诺曼
评分 7.9分
读懂明治维新,才能了解日本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日本如何从封建国家迅速过渡到现代国家? 知名日本史学家赫伯特•诺曼代表作,明治维新研究的经典著作 精选六幅明治时期版画作品,直观展现明治时期的社会风貌 【编辑推荐】 •时值明治维新150周年之际,重读日本维新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今天的日
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修订本)
唐启华
评分 8.8分
摆脱条约束缚,是近代中国外交主要目标之一。中国摆脱条约束缚的叙述典范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台海两岸均以“废约”历程为主轴诠释外交史,而“修约”则长期被“废约”遮蔽,否定修约历程与成果后,“废约史”显得贫瘠单调。本书以“修约”为中心,探讨北洋修约之历程及其意义,一方面依据档案,重建北洋修约案例,探索其外交政策与交涉策略之发展;另一方面将外交史实证研究与革命史观对话,希望能更丰富多元地理解民国外
袁氏当国
唐德刚
评分 8.7分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 民国开国前后,垂帘听政而无术支配的隆裕太后,拥一对寡妇孤儿入承大统的摄政王载沣,帝制回头泡沫王朝的悲剧人物袁世凯,建国蓝图的最高当国者孙中山,有野心也有理论基础的组织家宋教仁,有将无兵的光杆司令黄兴,从美国吹来帝制东风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始共和终帝制而误袁氏的杨度,自我贴金或他人
红军长征记
刘统 整理注释
评分 8.3分
本书是毛泽东同志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 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1848
[美]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
评分 8.9分
1848,短暂的“人民之春”,深厚的历史苗圃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2月,革命圣地巴黎,人民走上街头、筑起街垒,七月王朝统治崩溃。3月,保守秩序的缔造者、欧洲的“消防队长”梅特涅仓皇逃出维也纳。革命之火随即燃遍欧洲大陆,保守体系土崩瓦解。巴黎、维也纳、柏林、布达佩斯、米兰、威尼斯,各大城市扬起了三色旗,自由派组建了政府,各地热火朝天地开起了制宪会议。
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
邓野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秘密签署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当包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在内的各大国领袖还被蒙在鼓里的时候,蒋介石却早早地判断德国将进攻苏联,时间是1940年10月21日,也就是说,还在希特勒具体签署这项攻苏计划的将近两个月之前,蒋已经提出这一可能,这是一个相当超前的战略预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蒋介石通过国际局势不断变化,一步步印证纳粹德国攻苏时间,甚至在1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部分重要文章的结集,共可分为四部分。一是作者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感想,对学术界动向特别是历史研究领域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这被作者以“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为总结,并作为本书的书名。二是演讲稿《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和《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了他认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注意
北洋军阀史(修订版)
来新夏 等
本书由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先生等积五十年之功撰成,是目前国内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争、衰落和退出的集大成之作。它以极丰富的史料为基础,萃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上起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下迄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将北洋军阀兴衰分成四个阶段,对其间中国诸多社会历史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思考,极大地拓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空间和认识空间。本书面世
近代朝鲜与日本
[韩] 赵景达
本书从朝鲜的视角出发,复盘19世纪错综复杂的东亚国际关系,一部填补空白的历史佳作。 —————————— ■这是一部关于小国朝鲜如何在大国博弈、派系斗争中巧妙权衡、险中求生的历史。 保卫儒家文明,还是实现近代化?继续做清国的藩属国,还是实现独立?走日本路线,还是学习西方? 在矛盾和利益交织的过程中,“苦
亦師亦友亦敵
王柯
近代的中日關係史,是一部充滿衝撞、糾結和廝殺的歷史。日本對華侵略曾經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許多中國人至今仍視日本為「中華民族」不共戴天的仇敵。然而, 王柯教授在本書中以宏觀視野,觀察到一幅遠比這複雜的圖景:對近代中國來說,日本事實上扮演了亦師、亦友、亦敵的三重角色。 近代中國的思想家們,通過日本學習到建設國家的方法,就是民族主義。此後,兩
退想斋日记
刘大鹏 遗著
《退想斋日记》为山西省太原县(现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举人刘大鹏所著,始于光绪十七年(1891),迄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时间跨度长达五十二年,最早为乔志强先生在田野调查中所发现。刘大鹏活动地区虽然多在山西太原,但由于其对下层社会生活有较多接触,深谙民间疾苦,当过私 塾先生、县立小学校长、县议会长,管过小煤窑,还督率子女参加田间劳动及经营,主持修葺过晋祠及附近道路,所以日记呈现了基层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