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
王玉强
评分 暂无
明治维新后,日本一方面以欧洲式的政治和文化标准构建一个近代国家,另一方面仍坚持日本传统的政治和文化特性。本书分为六章,选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这一历史片段予以历史实证研究,并从五个方面说明日本朱子学如何通过向近世日本社会层面的辐射而得以确立的过程。 王玉强,男,1979年9月11日生,吉林梅河口人。200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吉林大学日本研究
克力同章句
程志敏
评分 7.2分
柏拉图的《克力同》是一篇两人之间的对话,苏格拉底及其朋友克力同。苏格拉底这位遭人诬陷的哲人其实是一个好公民,他没有引入新神,也没有不信仰城邦所信的神,更没有败坏青年。苏格拉底由此而遭死刑判决,在狱中等待执行。在此期间,殷实的老友克力同来劝他逃跑,苏格拉底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客气地拒绝了朋友们的好意,表现出一个哲人顾全大局的胸怀,身体力行地教导人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
第一本哲学漫画书:尼采的哲学思想
吴瑞君
评分 9分
《第一本哲学漫画书:尼采的哲学思想》是参考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悲剧的诞生》等八部主要著作编绘而成,是以漫画故事来表现尼采的哲学思想,创作思路就是希望用漫画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表现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将西方思想名著通俗化、快餐化。 吴瑞君 1971年生,自幼喜爱读书画画。2003年开始漫画创作,曾出版《当花儿爱上刺》《变脸》和《第一本心理学漫画书:梦的解析》等著作。
人,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
中文精准译本-现象学、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166条核心语录.被译为3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是不可动摇的殿堂级经典著作!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特为一般读者撰译,哲学狗必备的一本极简存在主义哲学书! 作为20世纪zui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一书是译者郜元宝从海德格尔大量著作中精选160余条语段翻译整理而来。分为“存在的真理”、“思想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德]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超越自我的终极之作,一本为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所写之书,一部可与莎士比亚的作品媲美的“诗作”,一部与《圣经》齐名的“第五福音书”。 走进哲学的天空,寻找人性的深邃。 流动的思想,优美的文字,不可不读的西方哲学圣典。 一本包含尼采所有思想的神作,一本关于永恒回归思想的经典,一本颠覆西方哲学体系的里程碑作品。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
从卢梭到尼采
(美) 弗兰克·M.特纳 (Frank M.Turner)
评分 8.7分
本书源于耶鲁大学一门本科课程,授课内容一共十五讲。本书作者弗兰克?特纳是耶鲁大学教授,他积多年之功,倾注于此课。特纳认为思想史最好是历史,而不是思想。他把原始材料放在首位,而不是自己的描述。本书资料翔实,为广大读者以既不晦涩又很学术的方式阐述欧洲近代思想史(从卢梭到尼采)。 在耶鲁校园,代号"HISTORY 271"的公选课多年来一直备受欢迎,每次开课都能吸引成百上千的学
悲剧的诞生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评分 8.6分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的美学不在于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周国平翻译的《尼采美学文选》对尼采美学思想做了系统的整理和汇编,并加入他自己的概括性、研究性文章《哲人尼采剪影》、《尼采美学概要》和《尼采美学导论》。由于篇幅较大,分做两本书出版。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收入1872年至1880年的著述,大致相当于其思想发展的早
沉思录
[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评分 7.8分
《沉思录》是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作者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
城邦与灵魂
[美] G.R.F.费拉里
评分 8.4分
本书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 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
罗素(中文版)
[英] A.C.格雷林
评分 7.4分
罗素是20世纪最为知名、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对罗素生平与著作的这部研究作品中,作者不仅介绍了罗素在哲学和逻辑方面的专业贡献,而且呈现了罗素在教育、政治、战争和性道德等方面的广泛观点。一般认为,罗素是现代分析哲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全球范围内社会观念的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对罗素在这些广泛领域内的成就给出了清晰勾勒。 作为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又是教育实验者、流俗反
富兰克林自传
[美] 富兰克林
在这部自传中,富兰克林以与儿子拉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着自己朴素的人生智慧和成就非凡的一生。从十岁辍学的贫困杂货店主之子到早期美国精神领袖,作者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成功地成为集作家、科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全才”的。此外,该书还是了解美国早期历史和清教徒精神的理想之窗。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
[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古罗马] 爱比克泰德
本书的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他把一切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书中记录了他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并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61年至180年担任罗马帝国皇帝,被誉为“帝王哲学家”。受祖
西方哲学史
[美] 弗兰克·梯利
它是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其雏形为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此次出版,共有中英文两本。具体分为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编。往下又划分为自然哲学、知识和行为问题、重建时期、伦理运动、宗教运动、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经院哲学的形成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启蒙运动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德国的唯心主义、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法国和英国的哲学
存在与事件
[法] 阿兰·巴迪欧
本书自1988年首版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当代哲学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著作,同时也让阿兰•巴迪欧成为今天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哲学家。《存在与事件》是巴迪欧对其哲学蓝图最全面的论述,他重新梳理了自柏拉图以降,经由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卢梭、拉康的欧洲哲学传统。在深度上,他的这个宏大的哲学蓝图足以与海德格尔和德勒兹的蓝图相媲美。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代表作。正是在本书中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德] 鲁道夫·奥伊肯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鲁道夫・奥伊肯(1946-1926
爱之云梯
詹姆斯·莱舍
导言 在《会饮》(Symposium)中,柏拉图(Plato)精妙地编撰了一组赞颂爱若斯的颂词,受到众多哲学家、神学家、诗人和艺术家的青睐,从古至今一直如此。公元3世纪,普罗提诺(Plotinus)根据《会饮》中的一些内容提出了太一(the One)流溢和回归太一的双向旅程学说。一些早期基督教作者跟随普罗提诺,将对话的“上升段落”解读为灵魂上升天堂的隐晦说辞。斐奇诺(Fi
罗素哲学概论
[法] 高宣扬
罗素哲学的丰富性,几乎触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问题;其体系之完备涵盖了真理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伦理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本书以凝练的语言介绍了影响人类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 伯特兰·罗素的哲学思想与充满激情的生命实践。全书共分六章,依次介绍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原子论和实在论,罗素的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以及罗素哲学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本书论述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
吠陀智慧
[印]马赫什·帕布
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
[英]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是罗素对其伦理学和政治学立场最终的完整论述。其中一章,是他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世人批评罗素过分理性,在其哲学观里没有给人类的种种激情留下任何余地,而罗素希望对一些批评者做出回应。本书中,他首先阐释了一种非教条的伦理,然后将其应用于形形色色的当代政治问题之中。他对古今东西方的历史事实信手拈来,使得政治问题、历史史实鲜活地糅合在一起,不啻为一种阅读的享受。 伯
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
《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是罗素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分析哲学的经典之作。起初,是罗素为哈佛大学洛威尔讲座所写的讲稿,它通过八讲,来说明“哲学上的逻辑分析方法的性质、能力和限度”。其中,作者引用逻辑分析方法来讨论和解决的主要是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问题,他认为这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而逻辑分析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明,从而说明方法的中心问题在于粗糙的感觉材料和数学物理学的空间、时间、物质之间的关
社会契约论
[法] 让-雅克·卢梭
《社会契约论》出版于1752年,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卢梭所处的时代是现代革命的前夜,他对身处其中的启蒙运动和正在到来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思考。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宣称“人生而自由,却处处背负锁链”,但他并非激进革命的鼓吹者。他致力于建构正义的共同体来取代奴役的锁链。这个共同体由自由、平等的成员通过社会契约形成,并为每个公民的生命、财产和权利提供平等的保护。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平等
西方哲学常识
[英] 菲利普·斯托克斯
我是谁?爱情是什么?要度过良好的一生意味着什么?许多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的智识走向成熟,我们想要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这一切事物的意义之时,我们将会同以往的智者一样,走进哲学世界的大门。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能带领我们参观缤纷多彩的哲学世界的重要向导,它介绍了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一百位思想家的思想和作品,从中读者能了解到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涉及到的问题和争论
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
[德]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
评分 8.2分
千百年来,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始终令东西方读者感到痴迷与困惑。虽然它提供了一系列内含丰富的哲学见解,如强生之道、无为而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但其内容与结构依然晦涩难读。 德国汉学家梅勒受网络思维启发,创立了“超文本”的阅读方式,对《道德经》八十一章进行了清晰连贯的分析,从十大主题探索了其中的重重意象,帮我们清楚地理解和欣赏老子哲学。 梅勒通过东西哲学对比,梳理了阴和阳、道和德的核心概念,还
极简西方哲学史
[英] 杰瑞米·斯坦格鲁
评分 6.3分
《极简西方哲学史》真正做到了一本书讲透西方哲学发展历程。本书从西方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写起,一直写到当代“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福柯,全面梳理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到20世纪的各个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和成就。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在英国影响力很大的哲学学者,长期致力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为了向大众普及哲学而创作了这本哲学入门书。书中语言轻松、幽默,内容通俗好
人人都该懂的启蒙运动
[英]吉隆·奥哈拉
湛庐文化“新素养系列” 跨越200年历史,覆盖两大洲 解读启蒙运动6大主题,5个核心领域 读懂给人类历史带来巨大冲击的启蒙运动 ● 理性主义驱散了封建专制和教会特权的阴霾,带来了自由、平等和科学的光芒。启蒙运动造就了今天的西方社会,更是现代许多思想和文明的起点。了解西方文化历史,了解整个世界的发展变革,启蒙运动是
康德与鸭嘴兽
[意]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
当鸭嘴兽初抵欧洲的时候,没有任何词语可以用来命名这种动物 如今,我们用鸭嘴兽来解释那个连康德都不曾解决的认知论问题 出自我们时代深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手 以轶闻博物讲授哲学的著作 《康德与鸭嘴兽》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有关认知、语言哲学、符号学的哲学论著集,1997年出版,也可以视作其七十年代专著《符号学理论》的补充和延伸。全书按照主题和内容分为六章,从语义学思考到哲学的基
思维的模式
[英] 怀特海
本书是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怀特海的代表著作之一,书中收录了他的九篇演讲,在这些演讲中,他阐述了自己综合性的思维模式。 现代科学给我们建立了一种思维模式,即在有限前提下作出假定。怀特海反对这种固有的思考模式。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视野局限于此,而不思索世界和生活的整体。他认为哲学产生于好奇,如果缺乏兴趣,我们对任何问题的探讨都会是机械的。 怀特海所说的兴趣不是建立在对一般环境条件反射的基础之
马克思与斯宾诺莎
冯波
斯宾诺莎哲学是马克思哲学十分重要的思想渊源,同时也是自阿尔都塞以降的当代西方激进左翼非常关键的理论资源。本书以马克思早年对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摘录笔记为中心,研究了马克思在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哲学方面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探讨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伦理价值及其在克服价值虚无主义问题上的积极意义,反思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对马克思与斯宾诺莎的综合及其现实意义。 冯波,1988年生,河北邯郸
偶像的黄昏
本书是尼采的晚期著作,出版于1889年,整理自他为《权力意志》一书准备的部分笔记资料。本书由十组凝练而犀利的札记、格言组成,涉及道德、理性、文化批判、美学等问题。尼采立足于生命来分析和评价道德,批判精神的权威、思维的痼疾以及在他看来违反人性的一切命题。他用尖锐犀利的言辞嬉笑着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贤拉下神坛,重估一切价值。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现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
杨大春
哲学归根到底关注的是人的命运。根据逻辑与历史、时代精神与时代相一致的原则,本书区分出西方哲学发展的前现代(古代)、早期现代、后期现代和后现代(当代)四种形态,并重点探讨现代哲学的历程。导论是对主体问题的概述,其余各章围绕主体的确立、主体的危机、主体的解体和主体的终结来揭示意识主体在现代性及其转折进程中的命运。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主要西方哲学流派,既具有宏大的理论视野,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