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出版时间
  • 更新时间
  • 评分
  • 迷人的温度

    [美] 吉诺•塞格雷

    评分 8.5分

    大多数人每天醒来时都会考虑几个问题:今天要去哪里?现在是什么时候?外面有多冷? 有意无意间,对长度、时间和温度的衡量确定了生活的节律。这三个度量中,我对最微妙的那个温度最着迷。 过去几千年里,人类对长度和时间的日常理解并没有太大变化,尺子和钟表也很早就问世了。温度就不同。虽然人人知道就连一个婴儿都能分辨冷热,但是我们学会度量温度却只有几百年。

  • 哲学·科学·常识

    陈嘉映

    评分 8.7分

    【内容简介】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之路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知识之本的追问。 人类之所以不懈探求这个世界的究竟,正是因为我们相信,世界的答案是存在的。但是在求知之路上,我们又时常迷失,冒出“为什么要学这个?”之类的怀疑。难道果真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们在科学或者人文的道路上探索,有时

  • 思维简史

    [美]伦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

    评分 7.8分

    从直立行走,到月球漫步, 从使用石器的原始人,到发展量子物理的现代思想者, 是什么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会不会产生意识,从而影响甚至取代人类的思想进程? “思想”作为人类的特质,未来会将我们带向何方? 被霍金誉为“会讲故事的物理学家”伦纳德•蒙洛迪诺,从“求知欲”的

  • 炼金术的秘密

    劳伦斯•普林西比

    评分 9.0分

    《炼金术的秘密》是研究炼金术史的世界级权威劳伦斯·普林西比的最新著作。它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甫以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书考察了炼金术从希腊化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炼金术在科学以及文学、美学、戏剧和宗教等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重现了许多著名配方,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炼金术的实际工作,堪称了解炼金术的最佳读本。

  •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

    吴国盛

    评分 8.4分

    ◆北大清华最受欢迎的科学通史课主讲教授、清华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经典科普力作,迄今已畅销20余年。 ◆全新修订版:作者根据新的科学史研究对书中的部分文字做了修订,更新大半插图,许多是作者近几年在世界各国实地拍摄的照片,共计700多幅。 ◆轻松流畅的大部头普及读物,还原科学的前世今生,探讨科学精神的本质,澄清以讹传讹的科学故事 。

  • 极简科学起源课

    [意] 卡洛•罗韦利

    评分 7.7分

    科学是人类至为美好的冒险,它时刻准备颠覆我们的某些确定认知。全球畅销科学读物《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卡洛•罗韦利带我们回溯科学冒险的源头——古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见证科学思想从萌芽到生长,一路讲述到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用诗意优美的语言引领我们重走这趟长达26世纪的伟大旅程。 ● 引爆科普阅读热潮,全球现象级畅销科学读物《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

  • 世界观(原书第2版)

    [美]理查德·德威特

    评分 8.9分

    从地心说到三大定律的跃迁,是人类世界观的一次次脱胎换骨!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以地球是宇宙中心为信条。 牛顿世界观 把动者恒动当作真理。 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观,最后也被证明为错误? 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在子孙后代看来,也是陈旧而诡异? 从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到科学史上的历

  • 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

    [美]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评分 8.4分

    这是一本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科普图书。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浩瀚的星空充满了好奇。宇宙如何诞生?星辰如何出现?银河系和地球为什么是现在这样?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人类重新认识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也重新认识了文明的意义。本书以平实易懂的语言、举重若轻的风格,向普通读者介绍宇宙学知识,以及人类观察星辰、探索宇宙的故事。作者以宇宙的时间初始为起点,从大爆炸写到星系的形成、元素的诞生,再写到地

  • 追捕祝融星

    [美]托马斯·利文森

    评分 8.2分

    一颗不存在的行星 见证从牛顿力学到广义相对论的科学革命 入围 2016 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名单 ⭐ 编辑推荐 ☆ 当前唯一一部讲述这颗人类想象中的行星的作品 ☆ 从天王星到祝融星,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从细微之处洞察科学如何进步 ☆

  • 量子空间

    [英]吉姆·巴戈特

    评分 9.0分

    《环球科学》2019年“最美科学阅读”年度榜单书目 - 没有数学公式的硬核科普 生动鲜活的科学家形象 伟大而令人激动的探索与友谊 扎实的采访和流畅易读的写作 - 这本书讲述了通往量子引力理论目标的一条主要途径——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发展过程。这个故

  • 物质是什么

    [英]吉姆·巴戈特

    评分 8.9分

    《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卡洛·罗韦利推荐: 吉姆·巴戈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 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从行星到书本,再到我们自己的身体,莫不如此。但物质究竟是什么呢?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好像又很难回答。 先说说看上去相对 简单的质量好了,质量是什么?这似

  • 物理世界的数学奇迹

    [英]格雷厄姆·法梅洛

    评分 8.4分

    现代数学如何揭示宇宙最深处的秘密? 《洛杉矶时报》图书奖获得者讲述物理学家与数学家的百年纠葛 《环球科学》第七届最美科学阅读榜主榜单入榜图书 2020年原理“科学之美”年度书单推荐图书 - 从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到量子力学大师保罗•狄拉克,众多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都因这样的问题而困惑不解

  • 疫苗竞赛

    梅雷迪丝·瓦德曼

    评分 8.6分

    疫苗问世难在哪里? 问题疫苗危害有多大? 如何实现有效监管? 疫苗研发的历史,激荡着科学的坚守、医药巨头的角力、伦理的瓦解与重建,人类的命运随其沉浮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稚伟推荐 入选著名研究慈善机构维康基金会2018年图书奖短名单 《科学》

  • 世界观(原书第3版)

    [美] 理查德·德威特

    评分 9.2分

    本书是一本让人大开脑洞、训练思维、自我成长的人文通识读本。它介绍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根本的问题,如什么是真理、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等;涵盖了目前对科学世界观产生冲击的历史发展和哲学主题,如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变迁;探讨了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挑战。学科学,不能不知科学从何而来,更不能忽视科学对世界观的影响。

  • 宇宙的奥秘

    [德]托马斯·德·帕多瓦(Thomas de Padova)

    评分 8.0分

    四百年前,两位截然不同的科学家突破了当时已知世界的边界。1609年在威尼斯,伽利略·伽利雷透过望远镜观察星辰,并制作仪器和进行实验。在布拉格,科班出身的神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奠定了近代天体物理学的基础,并思考着宇宙的宏伟构造。托马斯·德·帕多瓦以至今较少受到关注却扣人心弦的通信往来为基础,讲述了这两位类型如此迥异的学者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在同样的时刻却以各自的方

  • 抗生素的故事

    [美]威廉·罗森

    评分 7.3分

    ※抗生素的故事,就是半个现代医学史,一部人与自然相爱相杀的戏剧 读完这本书,懂得如何与细菌、病毒相处 ※哪些常见的药是抗生素?这种救命又致命的奇特药物是如何诞生的?当滥用抗生素创造出“超级细菌”,我们该何去何从? 作为医学史上蕞伟大发明之一,抗生素拯救了人类,也可能摧毁人类。对于这种危险的药物,可怕的不是一无所知,而是一知

  • 音乐是怎样算成的

    [以色列] 阿里·马奥尔

    评分 7.2分

    从毕达哥拉斯到勋伯格,一本看尽音乐与数学的爱恨情仇 ◎ 编辑推荐 ☆音乐是许多数学家的灵感源泉 数学也深度影响着音乐的技术层面 但不是所有的数学家都懂得欣赏音乐之美 也不是所有的音乐家都理解音乐中隐含的数学原理 ☆打破学科壁垒,跨越认知边界 ☆

  • 发现宇宙

    [英] 约翰·D.巴罗

    评分 8.6分

    从爱因斯坦方程解出宇宙的一万种可能 一次惊艳的宇宙发现之旅,一段动人的科学史 看爱因斯坦方程如何颠覆人类的宇宙观,看我们如何一步步接近终极真相,如何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宇宙 ◎ 编辑推荐 ☆将“人择”原理注入宇宙学研究的特立独行的物理学家,以生动又不失严谨的文笔,以充满想象力、神秘感和故事感的叙述,串联起宇

  • 神奇的材料

    [美]艾妮莎·拉米雷斯(Ainissa Ramirez)

    评分 7.8分

    材料和人类是相互塑造的。我们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也在与物质共舞。我们塑造它们,它们反过来又塑造我们。虽然你可能并未察觉,但那些至关重要的材料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已经在无形中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这本书展示了材料是如何被发明家塑造的,也展示了这些材料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文化的。每一章的关键词都是一个动词:互动、连接、通信、拍摄、看见、分享、发现和思考。它

  • 技术与文明

    张笑宇

    评分 7.9分

    《技术与文明》荣获第一届(2021)亚洲图书奖(The Asia Book Awards ) 刘擎、吴国盛、吴思、刘苏里、张树新 瞩目推荐 【编辑推荐】 我们有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组织,却有着神一样的技术,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最危险之处并不在于机器能够变得多么像人,而在于人在多大

  • 地球的天空

    L.S.福伯 (L. S. Fauber)

    评分 8.7分

    望远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凭借肉眼观察和理解可见天空中的现象。那么,十六世纪的四个人——他们分属不同的民族、年代、宗教和阶级——又是如何协作得出地球绕太阳旋转的结论的呢?凭借这个“颠倒乾坤”的发现,他们为当代的世界创造了条件,也为现代社会埋下了种子。 《地球的天空 : 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如何发现现代世界》一书是对这个“天文学之家”——尼古拉·哥白尼、第谷

  • 地磁简史

    [加]阿兰娜·米切尔

    评分 暂无

    地磁是让生物得以在地球上安居乐业的最大功臣。它挡住了太阳风与宇宙射线,让我们不受到直接辐射伤害,也有大气层保护,但我们对地磁这难以名状的力量所知甚少。 磁极如何被发现、又怎么成为一门学科?深至地心,高至宇宙,地磁影响着生物生活,更改变了人类追求知识的高度。过去百年来,科学家持续观察到磁极减弱的现象,最近磁极减弱的速度比以往更加速了十倍,表示地球磁极的不稳定性正在增加。尽管磁极反转过

  • 生命的逻辑

    [法] 弗朗索瓦·雅各布

    评分 9.3分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学,特别是遗传学,的历史回顾。在书中,弗朗索瓦·雅各布追溯了人类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如何从宏观过渡到微观,进而聚焦到分子尺度上。与此同时,他也考察了时间、偶然、个体等观念的演变。 长久以来,人类依据外形对生物进行分类。十八世纪之后,细胞成为研究的焦点,人类开始在细胞内寻找“隐藏的生命建筑”,直到十九世纪发现了基因。二十世纪,人类解析了DNA的双螺旋结

  • 星空的琴弦

    汪洁

    评分 8.1分

    1,国家文津奖得主汪洁,继《时间的形状》后又一畅销力作,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述一部与众不同的天文学史。从托勒密到哈勃,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用讲故事的方式历数人类在天文上的重大发现 2,托勒密的地心说为什么能统治世界 1500 年?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宇宙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当今天文学最大的谜题是什么?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间真的是完全

  • 万物皆数

    [法] 米卡埃尔·洛奈(Mickaël Launay)

    评分 8.3分

    ★★★ 已被译为英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6种语言 法国亚马逊科学史分类第1名 获法国数学期刊Tangente图书奖 …………………… ◎ 编辑推荐 ★ 数学是人类的发明,还是独立的存在? 数学家是创造者,还是发现者? ·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