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的经济学
张曙光
评分 暂无
危险的边疆
[美] 巴菲尔德
本书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边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政权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外族王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时寒冰
评分 7.8分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分为“现实篇”和“未来篇”上下两部。“现实篇”写到2015年,偏重于写原因、规律和战略布局。“未来篇”从2016年写到2034年,是由上部的“因”和战略布局引申出未来的“果”,是对2016~2034年中国、美国和全球大趋势以及房价、外汇、大宗商品等走势的具体展望。“现实篇”和“未来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实篇”详细剖析了中国经济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张维迎
评分 7.4分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 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
梅花与牡丹
姚余栋,李宏瑾
从自强不息、勤俭朴素的“梅花时代”,到创新包容、与时俱进的“牡丹时代”,中国国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水平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化?人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变化背后的意义?如何迎接这种变化带来的机遇?怎样满足社会变化的消费需求?书中从我国消费与供给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对比入手,敏锐地发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人口结构变迁等因素,让社会消费从高储蓄率的“梅花时代”转为需求多样化、兼容并包的“牡丹时代”,并睿智地指出,中
小趋势2015
吴敬琏
评分 7.3分
日和手帖003:打包你的人生
苏静 主编
本书是《日和手帖》MOOK的第3本特集。随身携带的包中之物,是个人的真实表达。你的包里是凌乱还是井井有条?在本书中,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收纳自己的随身物品,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打包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喜欢旅行,如果你向往游牧生活,如果你在一座城池渴望出走,本书带你领略不同国界的不同风景。 从穿越美国西部过原始生活的游牧群体,到行走世界的都市游牧人的多重人生。专访猫力、李曙韵、独木舟、江南,看他们如何“
告别速度
林采宜
评分 7.2分
中国人的德行
[美] 阿瑟·史密斯
本书是作者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合集。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将那个时代的中国观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是这方面第一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颇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及社会地位。 本书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阿瑟·
另一半中国史
高洪雷
评分 7.6分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1卷
李晓鹏
评分 8.5分
本书为《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系列作品的第1卷,本卷的落脚点是中华帝国的治乱得失。书中首先勾勒出了陆权与海权文明发展与较量的轮廓,并从地理、经济、政治等细节问题入手,解读了以海陆二权的此消彼长为线索的东西方历史进程。随后便展开帝国画卷:从三大“圣君”到雄猜之主,从门阀政治到科举革命,从边疆烽火到腹地平乱,从贫富分化到反腐风暴……这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全面梳理,颠覆了很多人们对历
蒙古帝国的兴亡
[日] 杉山正明
杉山正明蒙古史代表作 蒙古时代历史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相当古老传统和积淀的领域。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日本,新的潮流不断兴起。所谓“新潮流”,就是让东方的汉文史料和西方的波斯语史料双剑合璧,跨越多语种史料的壁垒,从人类的统一视角来眺望当时跨越东西范围的整个“时代”的研究角度。从中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于此前关于蒙古帝国和那个时代的普遍认识。本书也尽量吸收了这些最近的研究成果,也直截了当地叙述了专业论文里不
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
贾康,苏京春
“供给侧”在经济学领域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但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中央领导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引发多方热议。迄今为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已努力进行了多年的相关研究,形成“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国“供给侧改革”绝非简单可贴标签的供给派复辟或模仿,而是基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对接“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攻坚克难系统工程。 《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
大国雄心
[英] 马丁·雅克
过去200多年的时间,我们一直生活在西方制造的世界中,生活在一个“西方”概念等同于“现代”概念的时代里。然而21世纪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随着非西方国家力量的迅速兴起,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一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也将不再以效仿西方模式为主。中国将成为全球竞技场上的核心角色,并主导世界秩序的重新构建。 马丁·雅克认为,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来看,中国绝不会变成一个西方式社会,它将保持高度鲜明的中国特
吾国与吾民(纪念典藏版)
林语堂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My People)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该书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情趣。 本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起轰动,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
中国震撼三部曲
张维为
谈中国崛起,有国际比较才有说服力。 谈中国崛起,有理念支撑才有生命力。 谈中国崛起,有逻辑分析才有深入力。 20来年,张维为教授走访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路走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悟。他亲眼目睹了不同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的许多触动和震撼。 “中国三部曲”整合了张维为近年来的代表作《中国触动》《中国震撼》,是建设中国话语的尝试,也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
唐代粟特人华化问题述论
王睿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贾康 苏京春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阐述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相关理论的同时,结合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如何较早实现崛起与跨越的案例,从历史角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考察这些国家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同时,以拉美地区和“亚洲四小虎”为例,分析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贾康,现任全国政协委
菜场经济学
财上海
自2009年以来,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以井喷式的方式在增长,与此同时M2(广义货币总量)的增长也在不断加快,总量屡创新高。中国的城市住房问题以及过快上涨的房价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本书从货币、制造业、楼市三个维度探究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势,着重分析了三个元素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并对其中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作者给出了一些当代青年在现阶段的经济环
文明的历史
[美] 丹尼尔·布尔斯廷
评分 8.2分
从草原到中原:拓跋百年
李凭
《从草原到中原:拓跋百年》讲述了北魏经过百年的曲折历程,终于成为正统的封建王朝。从北荒嘎仙洞,西徙盛乐,又至平城,最终迁都洛阳。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到中原的农耕文明,拓跋氏响亮了一百年。 鲜卑拓跋部的融入,为汉族僵化的肌体输入了新鲜的血液。鲜卑拓跋部通过改变自己的面貌,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由许许多多像鲜卑拓跋部这样的部族以贡献自己为代价换来的。 鲜卑拓跋部已成为历史,但是
朗润园观点
林毅夫,姚洋,黄益平
《朗润园观点2016》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系统总结一年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专家、学者对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和进展的观点与看法,前瞻性展望与国家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的全球格局演变、重大战略、制度与政策。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
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化新时代
第一财经
全球化发展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低迷的背景下,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一带一路”倡议正提出于在这一博弈的关口,为国际秩序转换和全球治理体系重塑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智慧。全球化新时代的未来画卷正向人们徐徐展开,其影响,必将遍及从区域、国家到企业乃至个人的各个角落。本书汇集了第一财经上来自不同领域权威专家、各国政府机构官员及相关投资机构管理者关于“一带一路”的精华解读和访谈
查尔斯河畔论中国崛起
方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这么近,但中国崛起的道路并不平坦。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裂变,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仍然在新常态中寻底,改革共识也难以凝聚。作者利用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走访多位知名学者专家,结合自己多年的观察与思考,从政治、经济、历史等不同角度,提出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中国崛起
中国经济2018:新时代起点
王德培
评分 8分
“新世界”正在猛烈地撞击“旧世界”,而我们恰好身处新旧世界交替的夹缝里。新力量对传统经济不断冲击:不只是围棋,就连华尔街在人工智能面前节节败退;生命经济揭开篇章,挑战“上帝制造生命”的恩典;共享经济、区块链、区域联动等都犹如龙卷风般横扫而过…… 中国经济经历了2017的新旧交替,迎来大变局时代,本书从人工智能、生命经济、共享经济、区块链、二次城市化、地缘经济为广大系统呈现中国经济在2018年的新
中国经济新时代
本书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长安论坛”每年推出的研究中国经济的品牌读物,汇聚了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研究专家,对中国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解读与分析,涉及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风险、汇率改革、产业政策等多个经济热点话题,为公众解读中国经济多领域改革与政策。 书中既有对继续推进中国经济改革的宏观政策分析,把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又包含了对“三农问题”、中国制造业以及金融监管等关系到整体经济安全
大路朝天
萧武
近年来在有关于中国道路的讨论中,较少有人提及中国道路起源于中国革命,本书做出了有力的回应,认为中国道路恰恰是在中国革命的遗产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中国革命,就没有中国道路。因此,本书首先讨论了中国革命留下的遗产,及其与中国道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萧武分别批判了两个常见的论调,一个是对中国道路的保守主义解释,一个是新儒家。保守主义认为,中国道路是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而新儒家则认
制度与繁荣
黄树东
看清中国经济未来, 判断地缘政治走向, 防止财富被洗劫。 读懂这本书,未来就是透明的! 为什么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变化不是短期冲动行为? 为什么不选择公平,繁荣将离我们远去? 为什么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必然遭遇低增长? 在什么条件下创新和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并存? 当代市场经济如何泡沫化? 金融怎样变成地缘政治的工具? 为什么资产债务不平衡不匹配增加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危机偏好? 如何探索
匈奴史稿
陈序经
评分 8.3分
新时代与新格局
何帆,朱鹤
《新时代与新格局》为何帆、朱鹤两位老师及其团队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逻辑和全球经济格局的研究成果,兼顾国内宏观和国际宏观,试图打通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研究。这些研究共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新周期之辩、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全球经济格局,涉及到了经济新周期、企业改革、金融市场改革、全球央行政策,以及热点事件掩映下的全球经济格局等内容。文章对国内热点经济现象的透彻剖析,不仅涉及到了宏观经济形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