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
[美] 丹尼尔·福特
评分 暂无
这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冒险历程,这是一个充满勇气和胆量的故事,这是一部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关于飞虎队的权威史著。作者广泛参考了美、日两国的历史档案,并采用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录和访谈材料,拨开环绕在飞虎队周围的层层历史迷雾,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为了使这部著作与时俱进,作者又根据美国、英国和日本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修订。包括埃里克·希林和特克斯·希尔在内的美国志愿航空队老兵
抗战中的中山陵
苏艳萍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中山陵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抗战风雨中经受了数年考验,依然伫立不倒。本书对中国军民在中山陵开展的抗日战争过程进行了综合评述,配有一定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内容积极感人,准备作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图书。 苏艳萍,是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的负责人,长期从事中山陵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对抗战期间的中山陵历史颇有研究心得。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齐锡生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彻底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全球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
滾出中國
畢可思(Robert Bickers)
评分 6.8分
一九五〇年代,上海歷史博物館展示了一面豎立在外灘河岸公園入口的告示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自此這面由博物館虛造的告示牌,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當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凌空踢碎告示牌的那一刻,中國人無不拍手叫好。這面告示牌掀起的影響遍及國際、廣至各階層,它象徵著那段列強入侵、掠奪與歧視的降格過往。波濤久久不退,至今依然。 中國近代史專家畢可思爬梳一戰結束至中國共產黨於一
日本在内蒙古殖民法律制度研究
宋从越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较为全面深入地阐释了上世纪伪满时期日本殖民统治者如何以法律手段维系日本在东部内蒙古的统治。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几乎利用了目前所能利用的所有公开相关文献资料,从殖民立法的活动、形式、程序、特点,涵盖行政、经济、刑事、司法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日本殖民法律的本质,从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驳斥日本极右势力美化侵华战争的言论,能够较好地发挥警醒世人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战时中国: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1940—1946
[美] 格兰姆·贝克
“抗战到底”的中国,底气何来? 欧美世界为什么频频误解中国? 从何处入手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1940年到1946年,在美国战争情报局(U.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工作的贝克,以美国作家的身份只身来到中国,走访了当时中国十多个战时城市,详细记录并整理成书。贝克从香港出发,经柳州抵达重庆,又跟随路易·艾黎长住工合所在地陕西宝鸡,随后转至河南洛阳等城市,最后停留在
走向“最后关头”
[美] 柯博文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对当时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升降分合,进行了相当细致独到的分析。 日本的威胁、进攻和各种无理的经济要求给国民党政府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也引起了民众的愤慨。但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面对日本的挑衅,多次作出让步,因为其首要目标是与国内竞争对手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蒋的政策在国民党内部造成紧张局势,政
中国当代史研究(一)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 编
评分 8.5分
《中国当代史研究(1)》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以中国当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系列出版物。举凡1949年以还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历史问题.均属本出版物讨论范围。本出版物以还原和解读历史为宗旨,奉行学术自由、治学严谨、力求新知之原则,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稿件取舍惟以学术质量为尺度。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美] 杜赞奇
本书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本书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