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的封面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齐锡生

出版时间

2018-09-01

ISBN

978752013014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中美关系经历了从隔阂到紧密合作的转变。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展现了两国在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中美关系的历史变迁,以及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作者简介
齐锡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在台湾东海大学完成了早期学业后,进一步赴美国深造并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国际关系和政治学博士学位。他的教学生涯从1967年开始,持续到1992年,期间他一直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授。1992年至2002年,他参与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创立,并担任历史系主任。齐锡生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中国近代的内政外交、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军备战略问题。他的著作《中国的军阀政治》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还撰写了《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和《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 Military Defeats and Political Collapse, 1937-45》等重要作品。
推荐理由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这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1937至1941年中国对美外交政策的变化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它不仅填补了史学界对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研究的空白,还呈现了中美关系从边缘走向中央的历史轨迹。对于对中美关系、抗日战争历史以及国际政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美关系史、抗日战争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对国际政治、外交政策有研究的学者
历史爱好者
对国际关系理论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文前彩插
出版说明
文前辅文
第一章 摸索一个务实的对美外交政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宋之“成功”颇可疑,扯开嗓子就可以获得援助与尊重,世事岂便宜如此。唯较之胡适之一味温文,确较有效。唯以此责文人从政亦不可,盖胡纵不如宋,较之王正廷犹有过之。“苦撑待变”,苦极矣,而又受史迪威史观之害而蒙尘,令人叹息。
可与杨奎松先生《中间地带的革命》对照阅读
对胡适“苦撑待变”和蒋介石“苦撑求变”的辨析很精彩,不过似过多将这种外交战略的不同归结于主事者的个性,实际上倒不如说,这代表着列文森所说的“反专业”与“专业”的两种类型的职业精神。显然,齐锡生认为宋子文/蒋介石冲撞式的策略更有效,但淡化了其附带后果,即美中关系走向他后来自己所说的“剑拔弩张的盟友”。此时外交重心从原先的外交官转向宋美龄、宋子文之手,实亦启后来之祸,因为蒋坚忍顽强的另一面即刚愎自用,决策只限极小的核心圈,他对胡适等人的贬逐强化了这一倾向,其语调一如崇祯帝。齐锡生与后世读者不察,又多站在蒋氏立场上看问题了,其日记殆如一份给后人的“求赦书”。
全书讨论得最有意思的问题是抗战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外交官?胡适主张“苦撑待变”,老蒋和宋子文主张“苦撑求变”。胡作为典型的传统儒家只是恩子,本着“不折腾”“不麻烦”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被描述为"讨好型人格",而宋子文则是“敢打敢撞”“厚脸皮”。在国难当头、急需外援的时刻,胡似乎成了不作为的悲剧性任务,而宋则主导了争取美援的全程。但无论是“待”或是“求”,都没有改变弱小国力带来的被动性,最佳的策略还取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角色,只有谋对时与势才能占据主动。让我想到朝对美、对华外交往往能够以小博大,就在于他看到自己在两国的东北亚利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地位。
读的台版,作者有些太喜欢宋家了(⌒▽⌒)
这本书可以和抗战外援对照看。双方观点的差异真的很有趣
最有趣的是胡适和宋子文的对比,「宋子文做法至少给中国一个机会(不管多么微弱),能够让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国对于本身的国家利益有它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事事顺从美国指使。」不过此书明明是中国人用中文写的,里里外外的翻译腔总是重了一些。
书生参政何以迂腐如此?胡适“苦撑待变”和蒋介石“苦撑求变”同为“苦撑”,待变者却忽略弱国外交更要付出多一份主动上的争取,而绝不能被动地待国际环境之变。胡适自然是名师大家,对美国精神自认颇为了解,却忽视外交桌上无有钱,一切皆是筹码而已。他轻视美国孤立主义和官僚心态,更对白人天然的“种族歧视”熟视无睹,将弱国援助几乎等同于强国施舍,悲也。从此角度出发,他对美国社会的了解仍不够透彻,仍带有充满文人色彩的理想化。虽不能否认胡对抗战的贡献,在美各地的演说感人肺腑,但实在不能视为是优秀的外交官,更何况说代表一国的大使。从胡到宋,中美外交也从1937年抗战初起时的“儒家学者”型外交规范,转换成1940年以后强调个人外交的,直接泼辣的,更深深嵌入中国体制内的模式。双方都想要找出一条更有效率的途径去增进彼此。
“我在1943到1948,五年之中,用全力研究《水经注》疑案,真是在象牙塔里过最快活的学术生活”
五星力荐,史料引用充分,逻辑严密,历史类书籍可能最难的就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掺杂个人道德,这本书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公正👍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