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
岳南
评分 7.6分
梁思成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他的夫人林徽因是民国一代才女,建筑学家、诗人。 1937年夏,他们刚刚结束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勘访,回归途中,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之后他们和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梅贻琦、李济、梁思永、金岳霖、傅斯年、陶孟和……从北平、南京等地流亡到长沙、昆明,在炮火硝烟中颠沛流离,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在长年的贫病、
千古学案
评分 暂无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在传世文献中,中国最早的确切纪年只能追溯到公元前841年。有关夏商周三代的纪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联合了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等领域的两百多名专家学者,经过五年的联合攻关,使千古学术悬案得以冰释。 作者岳南擅长以文学的笔法描述考古发掘过程,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发掘报告,也有别于传统的纪实文学,被誉为“中国举证文学第
风雪定陵
评分 7.5分
1958年9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在后殿里放着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红色棺材,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都躺在里面。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三百余年,有的还金光闪闪
岳南大中华史(全两册)
评分 8.1分
10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把神话里的三皇五帝作为历史的开端,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中原以外都是蛮夷之地。然而自1921年现代考古诞生之后,重大考古发现遍地开花,每一次都重建着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 1928年,殷墟甲骨的考古发掘,将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前到商
那时的先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第一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这个被傅斯年称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
南渡北归1
评分 7.9分
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
南渡北归
评分 8.3分
《南渡北归(增订版)(套装共3册)》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是著名作家岳南所著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
陈寅恪与傅斯年(全新增订版)
在20世纪初叶成群而来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以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有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先后留洋十六载,通晓二十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七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四年时光。二人学
南渡北归·离别(上)
评分 9.2分
《南渡北归:离别》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 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
南渡北归·南渡(上)
评分 8.8分
《南渡北归·南渡(套装全2册)》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 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
旷世绝响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墓内出土的15000余件随葬品和9件(套)国宝级珍贵文物,令人瞩目,举世震动,特别是65件总重量2.5吨的青铜编钟,完好无损,音色纯正优美,仍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本书以纪实手法和文学形式,详尽描写了曾侯乙墓发现、勘察、发掘的全过程,对古代的丧葬制度、盗洞的形成年代、盗墓贼进入洞后的奇特遭遇、历史上的曾国与楚国的关系以及曾国灭亡的大体时间和历史事件作了尽可能的
陈寅恪与傅斯年
评分 7.7分
著名史学家,傅斯年、陈寅恪先生弟子何兹全与著名评论家朱大可、何三坡、陈晓明、白烨、李建军、谢有顺、葛红兵、解玺璋、张闳、唐晓渡,联袂推荐。 傅斯年先生是北大培养出来的,对北大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他一生的事业中,除了他办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还做过北大代理校长,对北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陈寅恪师是继《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司马光之后近一千年一,又一伟大的史学家
考古中國
中華文化歷史悠遠,但是自司馬遷作《史記》的兩千多年來,始終有一個令人困擾的謎題。 依據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國有史以來的確切紀年定為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西元前841年,但是之前,只記人和事,具體的年代只有大略推論。因此,西方學者向來以此為據,認定中華文化始於西元前841年。而夏、商、西周三代的確切紀年,成了兩千多年來學術史上懸而未解的懸案。 <p
大学与大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运动不断,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清华大学”——“生
复活的军团
关中平原,骊山脚下,巍峨的秦始皇陵已沉睡两千多年。直到1974年3月,附近村民在打井时打出一堆“瓦爷”,几处兵马俑坑重见天日,才拉开了秦始皇陵发掘考古的序幕。 本书全景展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现、发掘的详细过程,后世对兵马俑的保护情况和国宝出土后各方的恩怨纠葛。此外,作者还通过对兵马俑等文物背景的分析,再现了秦始皇及其臣僚妃嫔的跌宕命运,探讨了大秦帝国的荣辱兴衰和秦始皇一生的是非功过。 岳
绝代兵圣
孙武、孙膑是否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什么关系?这些争议千年的学术悬案,随着1972年山东临沂一座汉代古墓的发现,而冰消雪释。这座古墓,就是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的银雀山汉墓。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讲述了银雀山汉墓的发现、发掘过程,并对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考证出土竹简从而澄清“孙武、孙膑并非一人”的全过程,进行了忠实记录。在此之余,本书还对姜子牙、管仲、伍子胥、孙武、孙
日暮皇陵
清东陵是清朝皇帝后妃的陵墓群,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和孝庄、慈安、慈禧等十五位后妃就埋葬于此。令人慨叹的是,1928年7月,清帝逊位不足二十年,军阀孙殿英就以军事演习为名,率部炸开清东陵乾隆、慈禧地宫,不但将墓中珍宝洗劫一空,还劈棺抛尸,酿成了震惊中外的盗陵大案。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回顾了孙殿英从浪荡少年到军阀头子的发迹过程,讲述了其东陵盗宝以及案发后因时局动荡而全身而退的详细经过
天赐王国
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以其神秘的出土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的玉石器、形似外星文明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太阳神鸟金箔……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那么,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分别处于古蜀文明的哪一阶段?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它们的兴起和消失经过是怎样的?出土的文物都有哪些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这些问题,在本书都能一一得到答案。 本书生动呈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
1996年,为了建立夏代和商代前期的年代框架,复原商代后期和公元前841年之前西周各王比较准确的年代,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最终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有科学依据的历史纪年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作为一部描述这一工程的纪实文学,作者随“工程”追踪、采访数年,全景展现了专家们针对二里头、殷墟、郑州商城、晋侯墓地等夏商周遗址,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天文
编钟,是商周时代上层社会的专用乐器,更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因此成为先秦时期风靡一时的随葬重器。1978年9月,在湖北随州郊区的一片工地之下,一套完好无损、音色纯正的编钟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然而,翻遍史籍,却难以找到“曾国”的痕迹。“曾国”是什么国?“曾侯乙”又是谁?这套堪称稀世珍宝的编钟,为何出现在江汉平原这个无名之国的土地上? 本书通过对曾侯乙墓考古亲历者的采访,完整再现了曾侯乙
西汉孤魂
◇抽丝剥茧还原墓主真身,再现西汉初期政治风云! ◇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马王堆汉墓发掘工作亲历者侯良亲自作序,文物修复专家白荣金撰文回忆。 ◇知名作家、《南渡北归》作者岳南集三十年精力完成。 ◇华语世界开创性全景呈现中国百年重大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史诗巨著。 ◇海量珍贵史料、人物访谈和数百幅文物、历史图片,引领你进入真实的考古现场。 ◇11部巨著,带你探寻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感受中国五千年灿烂
寻找祖先
1929年,裴文中等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全世界。然而,在之后的战乱中,这些国宝却在转移途中神秘失踪。几十年来,关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有毁在中国说,有被劫往日本说,有美国人调包说,还有随轮船葬身海底说.....众说纷纭。 本书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扑朔迷离的命运为蓝本,结合作者的调查和采访,讲述了周口店遗址发掘和化石从发现到转移、遗失以及后来各方寻找的曲折过
越国之殇
秦汉鼎革之际,在岭南地区曾有过一个历时近百年的地方政权——南越国。直到汉武帝继位后,南越国才彻底归入大汉版图。那么,南越国是如何建立的?它与中原政权发生过哪些恩怨纠葛?五世南越王的陵墓又藏于何处?这些萦绕在后世很多人心头的疑问,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本书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山发现、发掘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眜)陵墓,以及通过出土文物分析推断墓主信息的曲折经过。随着作者视
中国盗墓图志
评分 8.0分
成书于世纪之初,多次再版,磨铁重磅推出新版《中国盗墓图志》! 中国盗墓文学鼻祖岳南,携手大神级作家商成勇、许志龙,实地探访,遍查史料,还原不可思议的盗墓事件,掘开隐藏在历史封土中的真相! 比小说更离奇,比传说更惊险,《盗墓笔记》《鬼吹灯》的灵感策源地,中国盗墓文学的鼻祖,百张实地图片,十大反盗墓手段,一本真实的“盗墓笔记”! 岳南
万世法门
本书是以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和发掘材料为依据,以佛指舍利面世及有关事件为主轴而展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它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卷帙繁浩、情节曲折、意境深邃而画面优美的长轴画卷,不仅从佛教史,而且还结合中国历史,详细考察了由法门寺所呈现的佛教渊源和中国的历史兴衰。 岳南,中国首位在全球有影响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家,擅长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进自己的文学中,让掩埋于历史尘埃的人物,重新陈立于读者眼前。他以严
南渡北归2
评分 8.5分
《南渡北归》(增订版经典三卷本),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
南渡北归·北归(上)
《南渡北归·北归(套装全2册)》是《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 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
惊天盗案
《惊天盗案:清东陵地下珍宝被盗之谜》是“考古中国”系列之一,由岳南编著。 《惊天盗案:清东陵地下珍宝被盗之谜》讲述了: 1928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率部以剿匪与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清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用炸药炸开了乾隆、慈禧两座陵墓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1972年春天,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墓,一批竹简随之破土而出。这批宝藏的面世,揭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中兴”的序幕,尤其是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和湮没遁失千余年的《孙膑兵法》真本的同时出土,使争论了一千多年的学术悬案顿然冰释,并为这两部兵书的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一页。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银雀山汉墓发现、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出土竹书研究、考释、破译的全过程。 岳南,中国首位在全
西汉初年,曾盛极一时、威震万里边陲的南越国在西汉版图上消失了。但是,令后人格外关切和念念不忘的是,南越王赵佗及其子孙的墓葬连同陪葬的无数奇珍异宝到底匿藏于何处? 本书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在广州北部象岗山发现与发掘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眜)陵墓的过程。作者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将发掘的全程分层铺开,在关键的地方切入秦汉期间的历史背景、南越国事件与南越的历史人物等,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岳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