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出版时间
  • 更新时间
  • 评分
  • 中国美学精神(修订本)

    潘知常

    评分 暂无

    本书以中西美学的比较为背景,对中国美学的理论价值加以阐发、诠释;采用一种特定的叙述方式:把对中国美学理论价值的阐发、诠释(横向的、一般性的),融化在对中国美学历史进程(纵向的、一般性的)的把握、描述之中。描述了在中国美学的历史进程中所展现出的中国美学的根本内涵及其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 潘知常,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澳门国际休闲学院校监,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

  • 山水之间

    (法)朱利安

    评分 9.1分

    作者爬梳欧洲的“风景”以及风景观的缘起及其兴盛与沒落,援用中国的山水观资源,让中欧双方思想面对面地凸显出各自的未思。之后,采取双边的人文资源而提出他个人对“风景”的新定义,认为欧洲的风景思想若要振兴,必须开采中国山水观。

  • 淡之颂

    [法国] 朱利安

    评分 8.3分

    作者朱利安从中国思想及文化的多种领域当中捻出了“淡”,以便将它作成一个审美以及哲思概念。淡的特点是无法被任何一种特殊的决定因素固定下来,因此能変化无穷。淡的主题在中国文化中也不断更新,从未受到局限:儒道释三教使它更丰富。“淡”表达了种种艺术——音乐﹑绘画﹑诗词——共同具有的理想。

  • 幽玄·物哀·寂

    [日] 大西克礼

    评分 7.2分

    大西克礼是日本现代美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的、具有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的美学家,是日本现代美学由明治、大正时期向昭和前期以及由昭和前期向昭和后期即战后的过渡和转型过程的重要中介。 《幽玄·物哀·寂》对日本传统美学的三大关键词 “幽玄”、“物哀”、“寂” 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和阐释,以其体系性的建构、文化语义学的方法、细致的理论分析、独到的阐发与见解,而在日本传统文论与美学的研究中卓荦超伦,堪称

  • 悲剧的诞生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评分 8.6分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的美学不在于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周国平翻译的《尼采美学文选》对尼采美学思想做了系统的整理和汇编,并加入他自己的概括性、研究性文章《哲人尼采剪影》、《尼采美学概要》和《尼采美学导论》。由于篇幅较大,分做两本书出版。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收入1872年至1880年的著述,大致相当于其思想发展的早

  •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

    梁超

    评分 7.6分

    梁超的《哀歌:论文明的悲剧观念特质》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探讨了文明发展的特质,这种特质因为人类心理和社会的诸方面成因,乃是一种符合悲剧观念的悲剧特质。 本书分为“本源”、“死床”和“物哀”三大部分。对传说、神话、史书记载进行意向解读,剖析了其中的悲剧观念、悲剧思维;从心理、政治、伦理、性别等方面展现了超越选择的四种冲突;同时也从悲剧观念的消极美学角度诠释了悲剧观念的形而上的形态。 书的内容富有

  • 黄与蓝的交响

    邓晓芒,易中天

    评分 暂无

    哲学家邓晓芒、学者易中天唯一合著作品,中国人了解东西方美学史的入门书。 追本溯源,展现东西方美学发展脉络; 美学即人学,解开美学的终极秘密。 本书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对东西方文化中的美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勾勒出一条极为清晰的、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东西方美学发展脉络,显示出东西方美学不同的内在精神特质,并指出东西方美学思想在当代相互靠拢、融合的发展趋势。就此提出鲜明的美学

  • 美学讲稿

    易中天

    评分 8分

    20世纪80年代,易中天在武汉大学讲授美学。在以自由著称的武大,他的精彩课堂吸引了各个院系学生慕名来听,流连不去,终成一座难求的传说。《美学讲稿》便是这一传奇课程的讲稿集结,根据易中天多年教学经验以及课堂实况加工撰写,保留了风趣口语的同时,补充了大量页边注。体系井然清楚,观点自成一家,兼具专著、教材、演讲之特点,引人入胜,可供广大文学、艺术及美学爱好者阅读、赏析。书后附有《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

  • 美的进化

    [美]理查德·O.普鲁姆(Richard O. Prum)

    评分 8.5分

    欢迎踏上世界知名鸟类学家理查德·普鲁姆为你量身定制的智力冒险之旅。 我们通常认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可以解释生命树上的每一个分支:哪一个物种会繁衍,哪一个物种会灭绝,哪些物种会进化出哪些特征……但是, 达尔文说过:“每当我看到雄孔雀的尾屏,就觉得难受!”这是因为在他的自然选择理论看来,雄孔雀尾屏上过于华丽的图案似乎毫无生存价值。对此,传统科学的观点是:动物的择偶

  • 一个天文学家的夜空漫游指南

    [美]郑春顺

    评分 8.4分

    这是一本以诗与画为路标的太空漫游手册。以在世界最高天文台的一次观星之夜为主题,按时间顺序展开导览。科学、艺术与哲学通灵共舞,探索人类与宇宙的终极意义;里尔克、莫泊桑、艾吕雅的诗句与梵高、高更、毕加索的绘画交相辉映。三部分内容所搭配的诗画旁白,就像手册中的分类彩插,吟诵夜 之诗行,描绘暗夜幽景。 · 一本以诗和画为路标的太空漫游手册,提供多维度的夜空遐想体验</p

  • 日本色气

    [日] 九鬼周造,[日] 阿部次郎

    评分 暂无

    “意气”“色气”与“粹”,日本文化中独有的审美理论和身体话语,其初见于江户时代,诞生于町人阶层,脱胎于女性身体美学,可以说,这种独特的审美理论源自于社会底层在对抗礼教束缚和贵族审美之过程中燃起的一股生命力,是挣脱社会伦理之桎梏,从正统文化之罅隙中破壳而出的一种青春之美、叛逆之美、自由之美。 本书收录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与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色道》,两位日本哲学家以横跨美学、语言学、心

  • 云淡风轻

    蒋勋

    评分 8.0分

    美学大师蒋勋从《诗经》《庄子》讲到文人书画长卷,从《千里江山图》讲到唐诗宋画,无论走到北海道的乡野、京都的寺院、旧金山,还是隐居池上,他心中挂念的都是王羲之的手帖、空海的书法等东方文学与艺术。他将自己的生命感悟融入这些他怀抱深情的事物,发觉云淡风轻或许才是生命的最佳境界。

  • 艺术即经验

    [美] 约翰·杜威

    评分 暂无

    本书是约翰·杜威美学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根据1931年作者在哈佛大学纪念威廉·詹姆斯学术讲演会上所作的关于艺术哲学的十次演讲汇编修改而成,于1934年首次出版。书中以“经验”为其艺术观的出发点,提出“艺术即经验”的美学观,阐述了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日常生活”之间的连续性。此美学思想较前人有新的创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响,被现代诸多学者视为20世纪的美学经典著作。 约翰·杜威(

  • 公式之美

    量子学派

    评分 8.5分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思想沉寂的时代;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理性匮乏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经典缺失的时代。 大部分人流连于短视频、娱乐八卦等纯粹感官刺激世界,并不珍视真正的宝藏——曾经无限进化的“超级大脑”。若想在未来与时代共舞,我们亟需重塑数理思辨能力和深度思考能 力,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

  •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张法

    评分 暂无

    文化精神是一文化中一切时代、一切思想的总和。本书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研究中西美学。作者从文化范式入手,在把握中西美学基本精神和对中西美学作宏观整体比较的前提下,切入到中西美学中“和谐”、“悲剧”、“崇高”、“荒诞与逍遥”、“文与形式”、“典型与意境”等基本概念,和“创作理论”、“灵感理论”、“灵感的主体构成”以及“审美具体方式”等具体问题,并结合了大量的中西艺术实践,作了观念的梳理与理论的分析概括来寻

  • 写给大家的美学二十讲

    宗白华

    评分 暂无

    ★美学大师宗白华写给都市大忙人的美学启蒙书,经典作品全收录,文艺青年、设计师、美学研究者常备案头书。 ★于诗歌、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中,唤醒美、发现美、寻找美、留住美,提高审美品味,提升艺术修养。 ★李泽厚、蒋勋、顾爷等一致推崇的美学大家,读者口碑称赞,美学领域不可错过的入门之作,值得反复阅读。 ★《妖猫传》美术指导屠楠深受宗白华美学思想影响,反复研究宗白华的美学文章,以“意境”传达东方美

  • 宋

    邓小南 等

    评分 7.5分

    宋代是中国历具有人文精神、有教养、有思想的朝代之一,有些历史学家将之比作中国的文艺复兴。它结束了残唐五代乱局,使中华大一统的主体文脉得以延续,又在诸多领域独具开创性,深远影响到元明清乃至近代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陈寅恪先生所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士人集体展现出“文以载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魄与人格,重新划定了个人与天

  • 谈美

    朱光潜

    评分 8.2分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美学重要著作之一,共计15篇散文。书中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全书以“谈美”“免俗”“人心净化”为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作者的人格及审美理想。 朱光潜(1897—1986),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修养》《西方美学史

  •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评分 暂无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包括苏俄的美学思想。全书结构清晰,融会贯通,深湛的西学修养中透出东方的灵性。这部著作对我国的美学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也是深受欢迎的高校人文通识教材。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有《西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