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是条毛毛虫
(美)凯特·伯恩斯坦
评分 7.8分
“我知道我不是个男人,渐渐地我明白我很可能也不是个女人。问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要求我们非男即女的世界里。”凯特·伯恩斯坦如是说。在本书中,伯恩斯坦引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性别与身份之边界的美妙旅程,风光绮丽,妙趣横生,充满洞见。一方面,本书是对伯恩斯坦从一个异性恋男人到一个 同性恋女人、从一个IBM推销员到一位戏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之转变历程的叙述。但这一传奇经历同时也是一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追
自我分裂与自我整合
叶锦成 等
评分 暂无
本书以香港理工大学叶锦成教授的理论框架为依据,逐一分析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个案,包括成年男性、成年女性、老年、青少年精神分裂的个案,也包括弱智精神分裂的个案,以及情感的精神分裂个案;反映了社工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务操练,使精神分裂案主逐渐复原,获得人性化的关怀、理解、沟通和接纳,完成了自我整合。 叶锦成,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博士指导老师,2005年被香港理工大学颁赠全校最优教学奖。叶教授在国际
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
杨洪林
中国何以文明
许纪霖
评分 7.3分
宫花寂寞红
虞云国
评分 5.4分
中国问题的经济学
张曙光
单向街005:反智的年代
许知远(主编)
评分 7.6分
本书为《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5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反智主义”,将美国当代竞选文化造成的对历史的无知、苹果公司精明的设计和销售哲学,以及同时作为“反传统英雄”与“时代病人”的吴虞的事略贯穿在一起,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背后其实都有着反智主义的实质。本辑其他文稿还有:对两位蜚声世界的汉学家舒衡哲和宇文所安的精彩访谈,青年摄影师张克纯拍摄的黄河地景,印度记者在中国的见闻、20世纪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孙
完美沟通2:完成复杂任务的智慧
姜维,段阳
评分 7.2分
只要你想做点更大的事,本书对你都有大价值,因为你必须要跨越: 如何“更高”地面对一群领导或上级部门,一群同事或同级部门,一群下属或下级部门,获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追随。 如何“更强”地跟不同的利益体协商、合作、竞争乃至斗争,打造多赢、共赢、持久的工作格局。 如何“更快”地获取组织内外的各种隐形资源,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兼顾组织和自己的利益。 本书通过在某国际一流企业中工作的高、中
沟通力:卡耐基最受欢迎的口才技巧和处世艺术
[美] 卡耐基(Carnegie,D·)
评分 8.2分
本书同绕人际沟通这个主题,将卡耐基作品的相关内容汇编在一本书中,使读者领悟卡耐基的口才技巧与处世艺术,从而成为一个沟通高手。 全书分为口才技巧和处世艺术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三章,分别为培养魅力口才的诀窍、赢得他人赞同的沟通技巧、游刃职场、事业有成的艺术、受人欢迎的社交原则、增加个性魅力的秘诀、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方法。 戴尔·卡耐基:世界著名成功励志大师,美国“成人教育之父”。20世纪早
政治学与生活
[美]迈克尔·G·罗斯金
评分 8.6分
现代社会想象
[加] 查尔斯·泰勒
在本书中,查尔斯·泰勒继续了他对多重现代性主题的反思,通过追溯格劳秀斯—卢梭思想中以个人为基础、基于自然法的世俗社会道德秩序,重述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提出了“现代社会想象”的观念。社会想象乃是人们想象其集体社会生活的方式。 在现代西方,以三个核心的文化形式为特征:市场经济、公共领域和人民自治。全书篇幅精炼,文风平易,为理解西方现代生活的结构以及现代性在全世界的不同形式提供了一个简洁明晰的框架。
中国政治二千年
张纯明
评分 8.5分
治理思想的中国表达
李泉
疾病的隐喻:中英双语版桑塔格文集
[美] 苏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
危险的边疆
[美] 巴菲尔德
本书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边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政权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外族王
世界观与政治领袖
[德]马克思•舍勒
评分 8.4分
舍勒不仅是现象学运动中的“施魔者”,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开创者。在采纳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同时,舍勒就自觉地致力把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与韦伯、桑巴特和特洛尔奇的历史社会学结合起来。在他审视资本主义的市民世界观及其伦理和由此引导出的生活秩序时,现象学与新兴的历史社会学已经结合起 来,不少思考更是在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论和韦伯的比较宗教社会理论的论争中形成的,其理论意义可想而知。
思想的浮冰
刘东
拥有儒家价值的范导,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无懈可击,但失去儒家价值的范导,却注定了我们的生活会一无是处。 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正在悄悄滋养,想要成就一项事业,就要充满韧劲地挺住,把它苦苦地熬成传统。 《思想的浮冰》为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的最新力作,希望与读者分享自己致力于复建清华国学院以来的所思所虑。书中文字在在流露出刘东在现代社会的危机时刻呼吁激活“中体西用”,思考中国文明新立场,熬出中国文化新
居住的政治:当代都市的业主维权和社区建设
郭于华,沈原,陈鹏
本书以一种实践社会学的基本立场,即强调将社会事实看作一种动态的实践过程,将“居住”视作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并力图将其提升到“居住的政治”这一高度来解析其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以及其内在的机制与逻辑。 在此意义上,本书也可作为从微观社区开始对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的社会学考查与评估。 另外,本书还引入了公民权理论、行动社会学理论等新的理论视角,力图对以往大部分研究
社会学与人类学
[法] 马塞尔·莫斯
马塞尔·莫斯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对交换形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曾作出高度创造性的比较研究,他有关人种学理论和方法的观点也对许多社会学家产生了影响。本论文集编入了他内容最丰富的一流社会学专题论文。他的“论礼物”是很有影响的著作,着重论述了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北美洲西北部等地土著民族的交换和契约形式,并对赠与、接受及偿报等行为的宗教、法律、经济、神话和其他方面予以探讨,典型地体现了他
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加]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逆转》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最新作品。 与他的经典著作《异类》关注成功人士的“隐性优势和非凡的机会”不同,他在新著《逆转》中,兴趣点终于转移到那些渴望胜利的弱者身上了。他主张,有些劣势可以成为优势,而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 在《逆转》中,他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随着环境变化,有些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掌握了“以弱胜强”的内在逻辑,历史书上的故事就可以被复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时寒冰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分为“现实篇”和“未来篇”上下两部。“现实篇”写到2015年,偏重于写原因、规律和战略布局。“未来篇”从2016年写到2034年,是由上部的“因”和战略布局引申出未来的“果”,是对2016~2034年中国、美国和全球大趋势以及房价、外汇、大宗商品等走势的具体展望。“现实篇”和“未来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实篇”详细剖析了中国经济
论欧洲
[美] 托尼·朱特
评分 9.6分
当托尼·朱特谈论欧洲的时候,欧美各国政要、学者、社会精英都会认真聆听!什么是欧洲?欧洲将何去何从?欧洲统一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翻开托尼·朱特《论欧洲》,更新我们对欧洲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 欧洲,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进程,正以毫不声张的方式重塑着现代世界。目前,具备成为全球大国的实力或潜力的政治实体只有三个:美国、中国和欧盟。有乐观者声称,21世纪将是欧洲的世纪。 但对于欧洲的未来
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张维为
《中国超越》是作者走访百国后的第三本思考型著作,在《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包括在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安排等领域的超越。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在不少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在许多方面不久将超越美国,在另外一些方面,通过继续不断的努力,最终也可能超越,而其中最有意义的,无疑是中国的制度安排,也就是政治制度方面的超越。此外,
我们能做什么
胡适
评分 8.8分
当人生陷入苦闷时,我们能做什么?本书是近代自由主义大师胡适的文学作品精选,其中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人生问题》《新生活》等。在书中胡适先生提出了对于青年人的诸多建议,探讨了诸如“青年人的苦闷”、“我们能做什么”、“科学的人生观”等问题,对当代中国青年有所借鉴意义。 《我们能做什么》是“胡适文学精选系列”继《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人生有何意义》之后第三本。本书中,胡适希望以科学理论和人文传统,
日本民主史入门
樱雪丸
日本能够有今日的民主,绝非一蹴而就。从明治时期开始近代民主的萌芽,到大正民主政府昙花一现,再到日本战后民间的不断斗争,制度和人性的激烈碰撞,交错成了一部复杂的日本民主历史。 以五大历史阶段为基础,梳理各大“政治事件”与“民间斗争”等在日本真实发生的事件,生动有趣地再现了日本民主的改革发展之路。 民本、和平、人权!这是一本不回避真实、不夸张结果的日本通俗民主史读本! 樱雪丸,随心所欲生活
统治史(卷一):古代的王权和帝国——从苏美尔到罗马(修订版)
塞缪尔•E•芬纳
评分 9.1分
20世纪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芬纳的传世巨著,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亲为中译本作序,甘阳、张维为、刘军宁、汪晖倾力推荐! 甘阳:一部《资治通鉴》式的政治史。 张维为:本书揭示了代议制民主成为当代政治神话的偶然性,也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对人类社会的 巨大贡献。 汪晖:鉴前世政体之兴衰,考当今统治之得失。 刘军宁:《统治史
行政法学视野下的公法权利理论问题研究
徐以祥
我为知识产权事业鼓与呼
吴汉东
《我为知识产权事业鼓与呼》系作者吴汉东的演讲与访谈集。上编“讲座与发言”,收录了作者在各种场合所作的专题讲座、学术演讲以及主题发言;下编”访谈与建言”,则包括媒体采访文稿、理论宣传文章和提交有关部门的专门建议。其内容涉及知识产权的战略构想与政策思考,法律考察与制度评价、学理解读与实务分析,记录了一位知识产权学人的所思、所言、所行。 中国“入世”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余年来,作者为中国知识产权事
事实即颠覆:无以名之的十年的政治写作
[英] 蒂莫西·加顿艾什
本书是蒂莫西•加顿艾什最新一本融历史研究与新闻报道于一体的文集,收入作者2000—2009年发表在《纽约书评》、《卫报》等媒体上的文章。作者追踪世界大事,从东欧的“橙色革命”、英国与欧洲及欧盟关系的演变,到伊斯兰主义的兴起、“9•11”、美国大选及反恐,再到缅甸、伊朗等非西方国家的新动向,其足迹几乎遍及全球,深度挖掘各种事件的来龙去脉,给当下事件的报道以历史的深度,并赋予它们文学化的表达,同时探讨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张维迎
评分 7.4分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 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