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出版时间
  • 更新时间
  • 评分
  • 在一起孤獨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

    评分 7.7分

    你上一次接到家人朋友的電話是何時? 覺得朋友在臉書上與實際上的個性不一樣嗎? 網路帳號與發文是否不願意讓親朋好友知道? 我們天天透過各種方式聯絡感情,真正在一起時卻各自滑著手機相對無語。 科技給了我們從來沒有過的人際網絡,卻讓每個人更焦慮、更孤單。 這是因為資訊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

  • 失控的真相

    [美] 迈克尔·帕特里克·林奇

    评分 7.3分

    编辑推荐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知识变得无处不在。鼠标轻轻一点,我们就坐拥一座巨型图书馆。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就离真相更近。相反,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早已习惯于凡事问搜索引擎,并形成了一种“搜索即相信”的认知模式。当社交网络把数字人类带入一个个彼此隔绝的线上群体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真相与谎言在互联网中交织,知识与观念混为一谈,情绪宣泄掩盖了事实分析。联网的世界让我们更

  • 参与的胜利

    (美)亨利·詹金斯

    评分 7.3分

    《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是一场学者之间的对话,三位学者(亨利·詹金斯、伊藤瑞子和丹娜·博伊德)虽然来自不同的代际、不同的学科背景,但他们在相同的参与文化项目中展开合作,并试图解决相似的问题。 希望《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能够进一步激发团体内部及团体之间的对话,这些团体包括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学者、关注参与文化的公民、业内人士、粉丝及其他任何关心我们文化

  • 新黑暗时代

    [英] 詹姆斯·布莱德尔

    评分 8.0分

    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深刻剖析科技的发展及其运作方式,及其对当下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其中不仅涉及气候变暖、全球监视、地缘政治这样的宏观命题,也包含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法则等与你我息息相关的科技手段。作者极富启发性地指出:我们对科技迫不及待的使用,往往缺乏全盘考虑,其对人类产生影响也无法清晰地评估,当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其背后都有科技的影子。我们对科技的信仰和狂热,有时所指

  • 说书人与梦工厂

    储卉娟

    评分 8.6分

    本书关注一个“非法”的“社会事实”:在充满盗版和抄袭的环境下,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正日益成为娱乐文化生产的总源头,进而影响公共想象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如何理解这种法律视野中的“悖谬”,以及悖谬背后传统的法律想象与新技术生产之间的张力?本书通过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的梳理,探究了著作权之于个人自由和社会繁荣的影响,法律与社会运动背后的焦虑,以及制度讨论的社会建构性意义。<

  • 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

    [英]埃玛·伯恩

    评分 6.5分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说脏话不好、不文明。在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绝大部分地区,说脏话都是一种禁忌行为。 可是有些时候,我们依然会忍不住说脏话,那句“忍不住爆粗口”就是明证。  为什么我们明知说脏话是禁忌行为,却依然忍不住做这件事?  说脏话是人类的本能吗? 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脏话? 

  • 色彩的秘密生活

    [英] 卡西亚·圣克莱尔

    评分 8.0分

    什么颜色令画家为其举行盛大的葬礼? 什么颜色是中产阶级的代表色? 什么颜色是导致凡·高的《向日葵》逐渐枯萎、褪色的罪魁祸首? 《色彩的秘密生活》揭秘色彩背后的奇闻逸事:从人类文明、科学艺术到坊间八卦,讲述75段引人入胜的色彩简史! ※一部色彩改变世界的历史:石灰白预防鼠疫,卡其色改变了战争,粉色降低罪犯

  • 自然的召唤

    [英]理查德·琼斯

    评分 8.5分

    毫无疑问,人类和动物都要排泄。粪便产生之后发生了什么,去了哪里,如何消失,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却常常选择回避。在城市中,粪便被轻松地冲入下水道,等待它们的是复杂的处理过程。在大自然中,动物粪便刚一落地,大量粪食性昆虫就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抢夺这宝贵的食物。从蜣螂到蚊蝇,粪便成了觅食、筑巢、繁殖的场所,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微型生态系统。 作者理查德·琼斯用极富英式幽默的

  • 流行病的故事

    [美国] 索尼娅·沙阿

    评分 8.2分

    流行病在人类的DNA中一次次留下印记 它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塑造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流行病,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入选《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全美科学作家协会奖、纽约公共图书馆海伦·伯恩斯坦奖决选名单,《纽约时报》编辑选择书单 ·· 【内容简介】

  • 不可计算

    (美) 亚历山大·R.加洛韦

    评分 7.0分

    《战争游戏》| 编织图案 | 黑箱理论 ▶穿越计算的前世今生 数字与虚拟的生死较量 ▶分散于历史各个角落的故事以奇妙的线索串起 ▶科幻般的另类科技史指出现实的另一条路径 ❉加洛韦在这本书中穿越计算历史中的不可计算遗迹,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计算与数字媒介历史事件,展现了计算 兴起于世的成与败。 ❉加洛韦聚焦于“可计算”与“不可计算”, 解释了计算如何产生或无法产生。从手工织机编织的复杂图案,到可计算

  • 数字劳动

    姚建华

    评分 7.6分

    本书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浏览、发布、转发、点赞、评论,都是在为资本“劳动”。 在传播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将劳动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者“劳工化”的趋势下,数字劳工作为新的分析范畴,逐渐成为传播劳动研究领域的前沿。本书通过对数字劳动研究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与探讨,希冀建构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一方面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数字劳动问题,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