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
[奥] 弗兰茨·卡夫卡
评分 暂无
本书共收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佳作12篇。这些作品选自负有盛名的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卡夫卡全集》校勘本,更忠实于卡夫卡手稿,纠正了此前一些选本中的谬误。本书译者均为卡夫卡研究者,译文忠实而传神,是一个全新的选本。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被尊为现代派文学大师。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布拉格,曾为保险公司职员,业余从事创作。生前在德语文坛几乎鲜为人知,死后引起世人广泛注意。先
乘着歌声的翅膀
[德] 海涅
评分 7.5分
安妮日记
[德] 安妮·弗兰克
《安妮日记》是一部战争绝境下的少女成长录,浓缩勇气、爱与乐观,见证纳粹铁蹄下犹太人的苦难生活,作者安妮•弗兰克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100人”。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说:“在众多历史重要关头站出来为人性尊严辩护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安妮日记》记述了纳粹时期,犹太少女安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公司的密室里避难时暗无天日的生活,犹太人被纳粹分子残酷迫害和
焚书之书
[德] 福尔克尔·魏德曼
这是一部整理记录德国纳粹“焚书事件”中被焚书作家作品及生平的传记作品。1933年5月,德国纳粹在柏林将94名德语作家和37名非德语作家作品焚烧,并在全国展开焚书活动,数万本书籍付诸一炬。福尔克尔•魏德曼重新采访、搜集焚书作家资料,通过各种线索整理出他们作品的样貌与生命经历。涉及到的作家包括斯蒂芬•茨威格、约瑟夫•罗特、布莱希特、托马斯•曼、雷马克等文学巨匠,以及更多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
克鲁索
[德] 卢茨·赛勒( Lutz seiler)
《克鲁索》以一段被人遗忘的东德历史为背景,诗意地书写了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年轻人自我觉醒的历程。同时亦实亦虚地展现了当时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希登塞岛及其精神领袖克鲁索,谱写出一首献给东德逃亡者的挽歌。 1989年夏的东德,24岁的大学生艾德因女友意外去世而备受打击,他选择暂时逃离原来的生活,独自来到了希登塞岛上。一分是陆地,九分是天:希登塞岛是度假胜地,也是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它属于那些得享极乐的人,
里斯本之夜
[德] 雷马克
评分 7.8分
1942年,葡萄牙里斯本聚集了许多等待前往美国的流亡者。一天深夜,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码头相遇。一人因没有船票而徘徊,另一人愿意送出自己的两张船票,条件是对方要听他倾诉至天明,故事就此展开。 送出船票的是德国人约瑟夫·施瓦茨,他因反对纳粹政权,被他做盖世太保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后逃出德国,却冒险回国探望妻子海伦。海伦决定和约瑟夫一同离开德国。他们辗转瑞士、法国、西班牙,经过数次分离与重聚,逃过
西线无战事
评分 9.4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九岁的保罗·博伊默尔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跟同学们一起志愿参军,但战争与军队生活的残酷完全超出想象。在新兵训练营里,他们被迫抛弃从前对知识和自由的信仰,接受彻底的改造。短暂的训练后,新兵们被派往前线作战,所见所闻尽是残酷:战壕内都是老鼠、虱子;烈性传染病威胁着每个士兵的生命;战友们一个个阵亡,或受伤被送到野战医院;野战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伤患的死亡率极高。 保罗休假回
尼采诗集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评分 8.2分
哲学和诗两全是一件难事,在同一个人身上,逻辑与缪斯似乎不大相容,往往互相干扰,互相冲突,但这种冲突在尼采身上并不明显,尼采的哲学已经不是那种抽象思维的哲学,而是一种诗化的哲学,他的诗又是一种富有哲理的诗,所以二者本身有着内在的一致。 尼采生前从未把他的诗作结集出版,收在《尼采诗集》这本书里的诗,大多是由译者从《尼采全集》大八开本中选出的,绝大部分是尼采成熟期的诗作。其中,《玩笑、诡计和复仇》
梦书之城
[德] 瓦尔特·莫尔斯
评分 7.6分
在古老神秘的查莫宁大陆上,有个以写作为生的诗龙族。传说雕龙是一位刚刚崛起的新锐作家,他的诗艺教父临终前留给他一份来历不明的手稿,其中文字的精妙足以令整个大陆的作家望其项背而叹息。手稿的主人是谁?手稿背后隐藏有什么秘密?为查明真相,传说雕龙决定前往有着“梦书之城”称号的书乡市,一场奇妙非凡的冒险旅程随即展开…… 作者瓦尔特·莫尔斯带领读者深入文学的魔法世界。在那里,书籍或惊险刺激,或风趣幽默,甚至
陛下
[德] 托马斯·曼
《陛下》是托马斯·曼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自从1909年首版后,虽然在读者中广受欢迎,小说销量很高,1909年一年间就再版10次,仅九年间就重印六十次,50年代改编的电影更是成为当时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多年来却一直受到评论界和学术界的冷落乃至诟病,以赫尔曼·黑塞为代表的许多知名评论家都认为此书不过是通俗文学。直到近年来,这本小书的文学意义和对作者一生著作的重要意义才逐渐被发掘出来,《陛下》终于在德语学
批评家之死
[德] 马丁·瓦尔泽
德国《焦点周刊》评价说:“马丁·瓦尔泽这部针砭文坛内幕的讽刺作品写得妙语连珠,逸闻趣事信手拈来……瓦尔泽从未写过如此优秀、如此泼辣的篇章。” 瓦尔泽的文字,机智而富有哲理,我深深佩服。——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托马斯·曼之后,最伟大的德语作家是谁?当然是马丁·瓦尔泽。他是当代的歌德。——李洱(著名作家) 马丁·瓦尔泽是除德国大主教之外,对德国人影响最大的人。他的《迸涌的流泉》和
城堡
[奥地利] 卡夫卡
作品讲述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他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许多雪路后,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尽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
《安妮日记》为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的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她在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的隐秘生活。1944年8月全家被绿警抓捕并关进集中营,次年爆发伤寒去世。日记中有安妮隐匿生活的详细记录,也有她对青春期自我的剖析,战争生活结束的美好向往,以及短暂却美好的初恋。虽处于战乱中,安妮却依旧乐观细腻地观察生活,积极地面对战争局势。战后幸存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将安妮的日记出版,引起巨大轰动。《安
[奥] 卡夫卡
本书不但是卡夫卡最重要的作品,而且也具有卡夫卡风格,被誉为“卡夫卡的《浮士德》”。小说写的是主人公K为进入城堡而徒然努力的故事。作品寓意深刻,内容荒诞离奇,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谬、常人与非人并列在一起,因此有人称它是一部“迷宫似的令人晕头转向的小说”。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影响遍布全世界,被尊为现代派文学大师。出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德] 德布林
德国文学史中第一部重要的大都市长篇小说,现代小说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弗兰茨同妻子发生口角失手致其丧命,被判四年徒刑,出狱后决心重新做人,他白天在亚历山大广场卖报纸和小商品,晚上去小酒店消磨时间。一天他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寡妇热情地接待了他。弗兰茨把他的艳遇讲给同他一起做小买卖的朋友听,不料该朋友却去那个寡妇家偷了东西。弗兰茨对这个此人的卑鄙行为感到极为愤慨,不再同他往来。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个叫赖
少年维特的烦恼
[德] 歌德
歌德是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早年最重要的作品。 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作者创作它时年仅二十五岁。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评分 8分
本书收录了茨威格文学创作中晚期的作品,分别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拍卖行里的奇遇》《月光巷》《日内瓦湖畔的插曲》《看不见的收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讲述一位英国老太太的回忆,因一时情感驱使,她奋不顾身地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一位赌徒,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里迎来让她终生难忘的结局。 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他以细
纳齐斯与戈德蒙
[德] 赫尔曼·黑塞
评分 7.4分
本书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欲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生活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见习修士纳齐斯才华过人,深得院长丹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戈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戈德蒙无视纳齐斯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之后又逃出修道院,四处流浪,历经欢愉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后来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
狱中书简
[德] 罗莎·卢森堡
《狱中书简》由罗莎·卢森堡著,作为一个人是重要的事情,比其他的一切都重要。而要作为一个人就意味着:要坚定,清白而且快乐,是的,面对一切事情,面对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快乐,因为嚎哭是软弱的表现。要做一个人就意味着要愉快地把你的整个生命扔到“命运的巨大天平上”,如果必须这样做的话,并且要同时为每一天的光明和每一朵云的美丽而感到喜悦。 罗莎·卢森堡(1871-191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
恶魔的交易
[德] 克劳斯·曼
最初连吃顿好饭都要借钱的喜剧演员亨德里克,后来他不但在舞台上演戏,也在生活中演戏,他总在撒谎,然而他又从不撒谎,他的虚假就是他的真实。最后他又因“梅菲斯托”这个角色成功进入“上流社会”,同时也使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与恶魔签订了一份邪恶的协议。亨德里克也曾试图帮助他的朋友,或者将集中营里的艰辛告诉内阁总理,但他总是担心失去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世界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要发生也只有一次。然而现在,他手上已有
变形记
[奥地利] 卡夫卡(Franz Kafka)
本书囊括了卡夫卡所有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变形记》、《在流放地》、《在法的大门前》、《饥饿的艺术家》、《乡村教师》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均采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情节生动,语言简洁流畅;故事怪诞离奇,无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无前因后果,给人以梦幻、神秘、奇特的感觉。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境地,他们在离奇古怪的世界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但往往又以失败而告终。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
悉达多
[德]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评分 9分
《悉达多》叙述一个婆罗门贵族青年寻求人生真谛的一生。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
荒野之狼
蔑视市民阶级生活的学者哈利·哈勒,处处感到无所适从。偶然得到的一本名叫《荒野之狼》的小册子,点破了他的困境。在遇到舞女赫尔米娜后,他被带入另一个世界,沉迷舞蹈、纵情声色。后来,哈利受邀来到似梦似幻的魔法剧场,在那里体验到杀戮的滋味,与莫扎特进行对谈,与野狼相互驯服,最后因爱和嫉妒杀死了爱人…… 作者借哈利游离于清净与欲望、崇高与平庸,内心相互敌对的人性和狼性之间的挣扎,反省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批判
大雪将至
[奥地利] 罗伯特·泽塔勒
★一部打动西方人灵魂的作品 ★2011年德国格林美尔斯豪森奖 ★2016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全球30余家权威媒体倾力推荐:因为罗伯特·泽塔勒,奥地利当代文学额外赢得了一种人们再也不想放弃的声音。 ★关于爱、生命和死亡,平凡一生中的伟大演绎。 安德里亚斯·艾格尔度过了备受凌虐的童年,虽然被养父打成残疾,但还是成长为强壮而熟练的工人。他加入施工队,参与第一批高山索道的建设;与玛丽结婚过着安
雪白血红
[德]京特·K·科朔雷克
评分 8.3分
这本书是一份真实可靠的记录,描述了一名普通前线德军士兵的战场经历,他和他的战友们在东线艰难度过的每一天——无论冬夏雨雪,他们扎根于前线的战壕或散兵坑内,日复一日地为自己的生存提心吊胆,为了自己不被杀而杀掉敌人。周围的土地经常会变成熊熊火海,他们不时感受死亡冰冷的触摸,眼睁睁看着尸体堆积如山,痛苦聆听着伤员的惨叫和垂死者的呻吟,并在噩梦中继续承受折磨,直到其中少部分人可以从地狱般的恐怖中生还。
园圃之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通往内心之路的一部随笔集。 ·这不是一本需要痛苦思辨的奥义书,而是需要你打开感官来享受的立体书。 ·关于自然、音乐与诗歌,关乎孤独、内心、精神与自由。 《园圃之乐》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随笔集,收录61篇文章和诗歌。除了广为人知的作家身份,黑塞还是一位生活艺术家,是画家和园丁。本书文字便主要记录了黑塞一生中不同时期与自然的对话和游戏。 ·“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
[德] 莱纳·恩格尔曼
威廉·布拉塞,一位波兰摄影师,于1940年8月31日被纳粹逮捕,随后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编号3444。自1941年2月15日起,他被调入鉴定科,被迫为党卫队拍摄照片,不仅包括犯人的档案照,而且还记录下臭名昭著的“医学试验”。透过取景器,他看到的是瘦得皮包骨头的犹太儿童、用于“人种研究”的赤裸着身子的犹太少女、用于“医学试验”的双胞胎……是一双双充满恐惧的眼,一张张去日无多的脸,而他能做的太少。
海
[德] 弗兰克·施茨廷
百万销量小说《群》之姊妹篇 首创以惊悚小说手法刻画45亿年海洋史! ◎ 编辑推荐 ☆ 销量百万级的小说《群》之姊妹篇,和《万物简史》一样好读,比《万物简史》更丰富。2006年首次出版即跃居德国《焦点》周刊和《明镜周刊》非小说类排行榜 第三名。 ☆ 以惊悚小说手法,又不 乏幽默的笔调,细数45亿年海洋史。全书以前天
彭忒西勒亚
[德]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评分 9.1分
《彭忒西勒亚》的作者克莱斯特是德国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杰出作家,在德语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卡夫卡曾经在日记里提到:“我反复阅读克莱斯特的作品。艺术不是瞬即消逝的惊愕,而是长期起作用的典范。”今人将克莱斯特称作德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剧作家,认为其地位仅次于歌德、席勒 。 《彭忒西勒亚》是克莱斯特“最具勇气、最富才华”,也是“最个人、最激情、最炽烈”的作品。在初稿完成之
寻找死亡的男人
在一封写给不具名的“作家先生”的信中,72岁的成功商人兼畅销书作家特奥•沙特讲述起自己遭遇唯一的挚友背叛和公司一夜之间破产的经历。绝望之际,特奥登录互联网上的自杀论坛,诉说自己寻找死亡念头的“不可逆转”;而与此同时,特奥在妻子的探戈舞商品店认识了西娜,被西娜的光芒击中;他疯狂地爱上西娜,并打算放弃一切,投奔爱情。然而西娜和他的背叛者之间却存在着出乎意料的复杂关系…… 马丁•瓦尔泽耄耋之年创作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