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美] 海斯
评分 4.6分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是影响世界的人类历史经典读本!此次出版,经历了严谨的修订,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让你更全面了解人类历史。英文原版翻译修订,完美呈现原汁原味的大师力作。 ★《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海等三位历史学家共同完成的世界历史的扛鼎之作,自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影响全球的传世经典。 <
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黄国信,温春来
评分 暂无
本书是一部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教材。编者温春来、黄国信积十余年田野教学实践之经验,撰成本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方法,解答了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等问题,阐述了田野实践教学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如何在历史场景中解读族谱、契约、碑刻等民间文献,以及在田野中阅读信仰仪式、开展口述访谈的办法;下编为教学案例,以编者在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教学实践为例,从问题导
历史的灵魂(爱智书系)
李公明
从喜欢听故事、喜欢追问故事的结局开始,总有一天你会蛮有兴趣地追询人类过去的时光,感受到思接千载、探幽搜奇的无上喜悦。尽管你不一定选择历史研究作为职业生涯,但是你可能也会对历史本身感到惊奇或迷惑: 历史究竟是什么? 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对历史学家应该怀疑还是相信?……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对“讲故事”本身提出的疑问,我将在这本小书里和朋友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
舒健
本书是目前国内关于大数据化与当代历史研究的一本重要成果,它以三部分内容探讨了这一议题: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展现出了新动态,传统史学发生了转折乃至变革等诸多问题,需要用新的研究范式加以解决,那么有哪些新研究范式?其次,利用大数据进行历史研究对专业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再次,大数据时代,新的历史研究与传统历史研究应该如何完成继承与接轨,跨学科研究的可能路径又有哪些?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及解决对
东京时光
许知远
1870年代之后的日本,在脱亚入欧道路上飞奔的人们竞相抛弃着过去,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获取西方知识和技术的队列中。用红砖建筑、马车和高顶礼帽装扮起来的东京,在“日本的灵魂和西方的文化”的感召之下,成为亚洲全新的混血城市,这里弥漫着新的时代精神,链接着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以及无数的亚洲失败者与野心家。 许知远,中国最具号召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单向街书店创办人,多次获得《南方人物周刊》、《新周
破译人类的明天
[南非] 迈克尔·李
评分 7.2分
未来有两层含义:还未到来;终究会来。未来是不确定的,不确定,容易让人疑虑、担忧。这样的想法你我都有,甚至,现在也没变。不过,未来学家说,从前,先哲预知了现在;现在,我们也可以尝试解码未来。 科学地预见未知的未来世界是可行的吗? 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精确预见未来事件吗? 究竟什么才是人类的未来? 迈克尔·李(Michael Lee):南非著名未来学者,知名智库“南非未来研究所”创始人,全
历史学家的作坊
邓文初
评分 8.2分
清代考据学
孙钦善
《清代考据学》是一部对清代考据学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总结的开创性专著。本书首先综观中国古文献学史,对考据学的内涵和实质作了明确界定。在此新的科学界定下来考察清代考据学,就能发现清代考据学集古代考据学之大成,发展成一个突出的高峰,其内涵更为丰富和完整,并且表现出以传统小学为中心、各方面发展极为迅速的特点。对清代考据学的成就,本书依次在传统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
历史的镜子
吴晗
评分 7.5分
历史性的体制
[法]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
本书被视为结构主义没落之后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和“新史学”的代表作,确立了阿赫托戈在学界的地位。历史性的体制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衔接关系;方式。本书强调社会现实与历史哲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从时间观念入手,衔接古代和现当代历史,论述了从古到今不同历史性的体制,填补了结构主义没落之后的学术理论真空,历史学的研究重新回到对人和精神世界的关注。阿赫托戈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时刻阐述不同历史性的体制,而不
重建另一种叙事
杨念群
评分 8.1分
睹物
梁超
本书将文明的传承形式——历史学、文学和视觉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文学作品进行耳目一新的解读,统计和揭露了历史知识的言说方式,以及人们对这种言说的接受、传承和消费方式,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这种历史的言说与传承之所以成为可能,有赖于对历史修辞手段的运用——故事叙述、朦胧与混沌,以及对人类欲望需求的驱动和利用——激励、炫耀与哀忘。 梁超,艺术史与美学博士、
愚蠢的人类
[英] 汤姆·菲利普斯
英式毒舌脱口秀版“人类简史”,10大主题,128个真实历史事件 爱因斯坦: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一是宇宙,二是人类的愚蠢,但宇宙我还说不准。 有别于其他动物,我们人类可以找出世界的规律,可以与其他人交流,有能力想象尚未存在的未来;但问题是,我们其实不太擅长这些东西。在这些方面,对人类历史的任何诚实评估,都像是一位讨厌你的老板对你特别残酷的年度评估。 环顾四周,每一项让我们因身为人类而自豪的成就
历史与记忆
[英] 杰弗里·丘比特
近年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一词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着一种崭新的途径,借之可以将历史概念化,成为更普遍的探索领域。本书针对关于记忆的各种探讨和理论,提供了容易进入又发人深思的引介,所涉及的主题凝聚着历史学家的普遍关切。全书关注记忆在所谓历史过程中的角色,考察了个体与集体之间、作为遗存的记忆与作为重构的记忆之间,以及记忆与历史作为各种回顾性知识形式之间的
中古官修史体制的运作与演进
聂溦萌
汉魏以来,史学独立,汉唐之间史书种类与数量的繁荣、私撰史学的发达广受关注。然而即便私人撰写的史书,若以王朝为记载对象,也必然包含官方因素。本书避免官修、私撰对立的视角,注意到官方常规化的修史体制改造了王朝史编纂的大环境,也使纪传史体裁发生了变化。 本书提出“官修史体制”的概念,指一套由制度保障的资料收集、整理、编纂机制及相关职官设置。在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央机构的官修史体制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史的镜子》为吴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文化等诸多方面。作者撷取大量历史细节,从多个角度、层面切入观察,论述兴衰得失,很多观点极为独到。 本书也深刻表达了吴晗先生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观照。例如,改良社会风气、限制权力、根除腐败、民主政治、做人与读书等众多问题的论述和思考,不管是对国家的建设还是个人的
西方的没落:第1、2卷
[德]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本书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作品。在书中,作者以文化形态学为模型,以历史比较的观相学为方法,参照有机体的生命节奏描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比较视野下揭示了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的命运。“西方的没落”不是历史的预言,而是历史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及其赖以确立的历史理性的批判。 本书译者吴琼老师在翻译全文的同时,还增添了许多注释,使读者得以更深刻地理解本书。 奥
历史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
曲水
评分 8.8分
治史入门
戴逸
本书是戴逸先生关于治史方法和自身学术理路发展的论述。书中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介绍了从事历史研究的入门方法以及从事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具体方法,系统梳理出了相关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文献、典籍,并举例说明了其使用方法。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治史引路书。书中还有戴先生与学界前辈交往的经历及其自身治学经历,生动展现了一位有历史担当和人文情怀的学者形象。 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为梁启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系统整理,专门讲演,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名著。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