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
邵燕祥
评分 8.0分
此书是邵先生到1958年的自传,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着那个时代。 邵燕祥,中国的杂文大家,思想深邃,文笔老辣,有当代鲁迅之称,文学界、思想界上人人皆知的人物,有一定量的固定读者
闭门日札
评分 7.4分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评分 7.1分
“文革”前夕,一位右派分子的迷失 诗人、作家邵燕祥晚年深度反思、直指人心,大声疾呼: “我们曾经被欺骗,我们也曾经互相欺骗。我们不能再欺骗后人了。" 这部《一个戴灰帽子的人》忆述的,是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间的一段生活、工作经历,是邵燕祥人生之路的一个横截面。这几年,经过了反右、大跃进、反右倾、大饥荒以后,处在“文革”爆发之前,似乎是
人散后,夜凉如水
评分 暂无
一九四九,北平故人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评分 8.1分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邵燕祥杂文自选集》收录了作者1979—1989年十年间的优秀随笔杂文,近90篇。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 邵燕祥,生于北平的浙江人,是这座古城的第二代移民。1945年从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解放,进入中学,在热爱文学的同时向往革命。1949年革命胜利,以《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两本诗
邵燕祥诗选
评分 8.5分
《邵燕祥诗选(1988-2010)》包括:最后的独白;五十弦;金谷园;藏北之什;殉道者;最后的净土;即景;拉萨蚂蚁;绿度姆之梦;幡;问老子;嚎叫;八角街所见;母语写作·美丽城之什;美丽城;诺曼底;生日等等。 邵燕祥(1933-),祖籍浙江萧山下邵村,生于北平。1947年起发表诗作,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组诗《到远方去》等以工业化建设为背景的抒情诗,当时在青年中广为传
出远门
《出远门》是邵燕祥先生的游记作品集,内中具体收录了:《梵净山:一次秋天的远足》、《带一本“李白”去皖南》、《星期早市——美国伊利诺州斯普林菲尔德素描》、《最后的森林——写给林区的文学同行们》、《武夷山“御茶园”》等文章。邵燕祥先生1933年出生在北京,北平中法大学肄业,后在华北大学结业。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1958年初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1月改正。1978年至1993年在《诗
我代表我自己
《我代表我自己》从作者16本集子中选出杂文189篇。在《我代表我自己》的编排上,以原来单行本的出版先后为序。但有不少后出的书中收了更早些的文字。这是因为不出自一家出版社,各社当时的出版要求和出版周期也不相同。为免混乱,一仍其旧,反倒眉目清楚些。 邵燕祥,浙江萧山人。从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至今共有诗集、随笔杂文集和人生实录等七十余种问世。
审丑
野马杂文漫画丛书。 本集收录了邵燕祥的杂文新作,这些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针砭时弊的佳构,亦有净化心灵的劝谕、令人捧腹的幽默小品,所选篇章均具形象性与可读性,均为别具匠心、可圈可点的另类杂文。让您在轻松愉悦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邵燕祥:1933年生于北平。1947年参加革命。当过左派,划过“右派”,做过资料员、编辑、记者,写过诗、小品、散文、剧本,给剧团拉幕、装台
酸辣文章
邵燕祥 不用我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