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肺為宗
王唯工
评分 暂无
二氧化碳(CO2),是身體產生能量的最終廢棄物,是麻煩製造者!正當全球積極進行二氧化碳減量計畫,解決地球暖化、動植物生存危機的同時,主攻神經科學、投入中醫研究30多年的物理學家王唯工教授呼籲,身體也需要進行節能減碳,以避免毒素、酸水堆積。 本書以相當篇幅剖析二氧化碳在人體流竄的嚴重後果,分析「濕的堆積」、「鈣的消耗」造成老化過程,歸結提出:「人的老化,最明顯又不斷堆集的是
以脈為師
了解致病之因,才能有效治未病! 以脈為師,以脈波為鑰,重啟傳統醫學中被遺忘的珍藏。 《內經》中很多見解為中醫之基礎,且經過兩千年至今仍屹立不搖,以科學著作而言可說絕無僅有。但是從《傷寒論》以降,中醫之發展始終沒有與時俱進,未能建立客觀的指標與精確的定位,而難以與西方醫學相較。 《以脈為師: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追逐著脈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王唯工博士认为,中医的特色在气与经络,中药的特色则在性味与归经,而其共通的元素便是气,也就是共振。他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中医的诊断、辨证、论治和方剂,并与中医药的经典古籍不断交互对照验证,不仅对病毒感染、高血压、心血管堵塞等疾病提出了崭新的见解,还以血液循环与能量医学的观点,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以及如何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王唯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
科學脈診全書
王唯工中醫科學健康系列合訂本。收錄血液動力理論創始人王唯工教授對於科學脈診的完整論述,不僅奠立其數十年中醫基礎理論系統,更是與兒子王晉中博士以科學方法研究中醫養生保健之終極大成。 【輯一.以脈為師】 ──科學解讀脈波曲線,以脈診分析治未病 了解致病之因,才能有效治未病!本輯追逐著脈象的變化為綱,圍繞著《傷寒論》為本;將脈診導航三十年
看懂经气脉络
中医与人体的和谐之舞 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 气血共振的奥秘 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 西医是治你不死的学问,中医是让人活得快乐的学问。 作者王唯工先生研究中医三十余年,通过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阐述了气与经络的原理,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氣血的旋律
王唯工 教授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
氣的大合唱
二十六年前,王唯工教授開啟一連串的科學實驗,陸續發現五臟六腑的共振頻,奠定以「共振」做為中醫科學基礎的方向,相關研究結果在1987年的國際研討會上發表,《民生報》更以頭版頭條的規格大篇幅報導。 中醫認為無病之人追求的是「致中和」,亦即各諧波的氣血都在正常範圍內。西醫對健康的定義則倚重解剖學,骨頭、肌肉、血液成分等都有適當的規格,這樣的優點是標準化、精確且客觀,但標準越來越
水的漫舞
评分 6.8分
水的漫舞,ISBN:9787300083476,作者:王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