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英]乔治·奥威尔
评分 9.5分
当“一九八四”遇见“丧钟为谁而鸣” 乔治•奥威尔九死一生的西班牙内战历险记 列选美国《国家评论》杂志20世纪十大纪实作品 1936年12月,奥威尔怀着抗击法西斯主义的热情,奔赴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为共和政府而战,旋即被派往阿拉贡前线。1937年5月,奥威尔被法西斯军队的狙击手开枪击中喉咙,命悬一线。所幸大难不死的他被迫离开前线,
让叶兰继续飘扬
评分 8.3分
缅甸岁月
评分 8.2分
奥威尔的小说名著《缅甸岁月》中记述了20世纪初驻缅英国人的生活,进而探讨了缅甸殖民地复杂的种族关系。在大英殖民统治日薄西山之际的缅甸,他们相聚在欧洲人俱乐部,整日饮酒,以排遣内心那无法言说的寂寞。其中有一位约翰·弗洛里,他内心柔弱,深知英国统治毫无意义可言,可又缺乏足够的坚毅,不敢为自己的印度朋友维拉斯瓦米医生争取进入白人俱乐部的资格。而没有会员资格以及由此带来的声誉保护自己,医生所拥有的一
动物庄园
曼娜庄园里的一头猪“老麦哲”(Old Major)临死前号召庄园里的动物反抗人类剥削,建立动物自己当家做主的共和国。老麦哲死后,庄园里的两头猪继承了他的思想,将其总结为“动物主义”,并以此为革命纲领领导了一场起义,将人类赶出了庄园,实现了“动物当家做主”的愿望,并把庄园 更名为“动物庄园”,同时制定了宪法性质的“七诫”。但起义成功不久以后,作为领导集团的猪发生内部政治斗争。革命领袖
一九八四
评分 9.4分
《一九八四》(1949)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
战时日记
评分 暂无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被誉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战时日记》是奥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的书信和日记摘选。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和冷峻的视角,抒发了对战争的反思,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刻画了群众在战时对各种事件的反应,以及普通人的境遇与命运,史实、思想与文笔并重。通过奥威尔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人虽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但与时代脉络紧密相连,时至今日仍能够给予我们鲜
一九八四年,在经历一系列战争与合并后,世界只存在三个超级大国——大洋国、东亚国和欧亚国。温斯顿生活在老大哥统治下的大洋国,而这里,和其他两国一样,到处都是电屏幕(一种监视器),每个人都生活在思想警察的监视下,历史每天都在按照党的需要被改写。 作为外围党员的温斯顿打心眼里厌恶老大哥。一日,他偷偷从一家杂货铺买了一本红色日记本——原则上党史不允许写日记的——开始写日记。当他和
在巨鲸肚子里
评分 8.7分
《在巨鲸肚子里》收录了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文学随笔31篇,翻译大师董乐山先生亲自选编并翻译的权威译本,是目前国内唯 一一本以《在巨鲸肚子里》这一具有特殊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篇名作为书名的随笔集,并首度收入“论体育的精神”一文。《在巨鲸肚子里》收录了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文学随笔31篇,翻译大师董乐山先生亲自选编并翻译的权威译本,是目前国内唯 一一本以《在巨鲸肚子里》这一具有特殊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篇名作为
1984
评分 9.6分
《1984》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在一个名为“大洋国”的极权统治的社会,这个国家拥有的只是虚假、战争、残忍和贫困。“电子屏幕”无处不在,24小时监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连最私密的性生活也不例外。人们不允许有任何私人的爱好,只能热爱“老大哥”——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历史每天都在被伪造,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历史记录都将被毁掉,全体人民处于完全监视之下,自由与思想是国中绝迹
评分 8.5分
《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奥威尔以其深邃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力和犀利冷峻的文笔,纤毫入微地勾画了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图景,构建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骇人世界。幻想中窒息黑暗的未来,如同一面无情的镜子,投射着现实的残酷与无奈。奥威尔留下了一个刺向人心深处的巨大惊叹号,警醒着每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