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
仰海峰
评分 8.3分
本书关注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将其逻辑进程置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变迁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该书涉及了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精神分析学派、批判理论、存在主义、消费理论等,在分析具体人物与流派时,不仅关注这些人物与流派自身的思想逻辑,而且关注其历史情境以及这种历史情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建构作用,力图达到对哲学理念与历史生活之间的沟通。也只有如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构成当代马
符号之镜
评分 8.2分
本文运用文本学解读的方法,对早期鲍德里亚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之下的四个理论文本——《物体系》、《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生产之镜》——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早期鲍德里亚深受勒斐伏尔等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并以之作为批判消费社会的理论构架。但他又认为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奴役从外在的操制转向了意识形态的内在认同。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使传统哲学
实践哲学与霸权
评分 7.7分
《实践哲学与霸权: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从当代语境出发,较为深入地研究了葛兰西《狱中札记》《狱中书信》中的实践哲学思想。针对第二国际中出现的将哲学与政治活动分割开来的倾向,葛强调哲学、政治、经济的总体关联,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哲学与政治的统一。在葛的思想语境中,实践哲学构成了他的理论前提,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构成了实践哲学政治化的理论中介,霸权理论是葛面对福特制
形而上学批判
评分 暂无
仰海峰,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哲学理论、马克思与西方思想等。
哲学门(总第四十三辑)
《哲学门》创刊于2000年,二十多年来,注重对西学和中学两个文明传统的源流演变的细致梳理与深入研究,希望通过考察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的种种辩论、观念和主张,而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中国当代学人权衡取舍的宽广视野和文化自觉意识,书中所录文章学术质量较高、审稿程序严谨,深受学界好评。 《哲学门(总第四十三辑)》以“气学研究“为论坛专题,刊载潘朝阳、赵金刚、傅锡洪、陈建美等学者的长论文,具有较高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