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undefined
在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对总体性的渴望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核心困境。卢卡奇从新康德主义到新黑格尔主义的思想转变,深刻揭示了现代人被上帝与人双重抛弃的存在状态。他通过《心灵与形式》和《小说理论》,剖析了现代社会中评论家与创作家的对立,以及概念与具体、表象与意义的二元论分裂。卢卡奇强调,只有超越表象的光线才能穿透现代社会的虚假和谐,显现出意义的真实本质。
在《社会存在本体论》中,卢卡奇进一步探讨了古希腊与现代生活的断裂。当史诗时代的总体性消散,现代人陷入碎片化的孤独与无家可归的焦虑。小说作为现代文学的代表性形式,试图通过“外延的总体性”重建生活的意义。然而,卢卡奇指出,无论是塞万提斯的理想主义冒险,还是巴尔扎克的幻灭浪漫主义,都难以真正超越现代性的分裂。这些文学形式既是现代人寻找意义的尝试,也是对总体性失落的哀悼。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将深入剖析卢卡奇思想的内在脉络,揭示其对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回应。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卢卡奇从哲学到文学的理论演变,更试图回应其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提出的“总体性”命题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通过解读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本书为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逻辑提供了关键视角。对于关注现代社会精神困境、文学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读者而言,本书将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探索。
作者简介
仰海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专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学术成就显著,著有《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及《实践哲学与霸权——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等作品。仰海峰的写作风格以深刻的理论剖析和清晰的逻辑论证著称,善于将哲学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展现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到见解。其著作不仅丰富了学术领域,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视角。
推荐理由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深入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演进,尤其聚焦于卢卡奇等思想家对精神分裂与总体性渴望的辩证思考。书中精妙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存在的困境,以及卢卡奇如何通过《心灵与形式》《小说理论》等著作,提出"总体性"概念,批判现代社会的碎片化与孤独感。这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更通过文学与哲学的交叉分析,展现了思想如何回应现实危机。对于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学理论及现代社会性问题的读者,本书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理论框架,是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哲学和文学理论感兴趣的学生和学者
研究现代社会和存在主义思想的读者
对卢卡奇思想及其对现代文学影响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者
目录
绪论/1
1.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缘起/2
2.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5
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定位/9
4.本书的构想与写作安排/1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