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汉帝国在巴蜀的封面

大汉帝国在巴蜀

饶胜文

出版时间

2023-01-31

ISBN

9787559665256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页。刘备,这位“蜀汉先帝”,以其非凡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在巴蜀建立了蜀汉政权。然而,蜀汉的命运为何最终走向衰落?《大汉帝国在巴蜀》这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探寻蜀汉兴衰的奥秘。
作者简介
饶胜文,1969年出生于湖北孝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文体学院教师。他对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尤其热爱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地理,著有《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一书,曾荣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在学术追求中,他自得其乐,以“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的情怀,展现了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推荐理由
《大汉帝国在巴蜀》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详尽地描绘了刘备及其蜀汉政权在巴蜀的历史。通过对各个章节的总结提炼,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刘备的生平、蜀汉政权的兴衰以及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还深入剖析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三国历史、刘备生平、蜀汉政权感兴趣的历史爱好者
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读者
以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深入思考和研究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楔 子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
第四章 联盟的新阶段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梳理三国志之蜀国在四川。
精彩,以刘备-蜀汉集团塑造、追求和调整合法性表述为主线,重新评估和阐释它的成败兴衰,在隆中对、取益州、征东吴、永安托孤、吴蜀交涉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揭示出新的观察和理解维度,妙论纷呈
人们对那段历史太熟了,史料又太少,看不出什么新意
割据朝廷要实现统一先天是有任务时间限制的,这是历史的狡计。就像游戏进行到280年至多300年,再不统一强制退到主菜单一样。不用说人心思变。时移世殊,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内生变量,不同时点打开剧本难度等级是不同的。所以孔明一意孤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点上,《后出师表》反而比《前出师表》真正道出了蜀汉的无奈。257年开局是个时间节点,虽则有敌国内乱可乘,实际上政治态势已经不可逆转。这一年《仇国论》问世,理论前提正是两国立国已久,国际形势已经变了,要接受现实。人民面有菜色,大汉帝国的合法性究竟建立在哪里,更要重新估量。是早先那一套站不住脚了,不要怪后人遗忘初心。 诸葛奇谋定益州,气凝巴蜀阵云浮。 南征泸水安边土,北出祁山决寇仇。 三世殷勤延汉祚,一生辅弼类钟囚。 可怜后主罢辞庙,野老吞声哭武侯。
以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的背离为轴,对蜀汉的命运做出精彩分析。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从政治的合法性角度重新解读蜀汉历史与诸葛亮北伐的意义,很有启发
蜀汉兴亡的故事早已为人耳熟能详。本作是以“天命”为脉络,梳理了这一政权从建立至衰落的历史轨迹。古代王朝言必称“天命”,泰誓曰“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其实就是寻求一种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政治性思想的变迁常常隐于幕后,却指导着军事、行政和人事的变迁,成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力量——而这正是通俗的三国作品所缺失的部分,也是作者所把握的新颖的叙事角度。作者认为,刘备、诸葛亮及其继任者们在处理蜀汉政权的定位,处理魏与吴的相互关系上存在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襄阳之战、夷陵之战、六出祁山等改变三国历史大势的事件,其背后充满了政治合法性上的博弈与互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蜀汉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这一信念的消解则预示了蜀汉国祚的终结。
在蜀汉的兴衰起伏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崛起与他的局限,诸葛亮对蜀汉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蜀汉国策的调整,从这种政治变迁之中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读完再次追思曾经的偶像
大汉帝国主要指的是刘备的蜀汉帝国,主要讲的是刘备如何在蜀汉建立帝国,而这个帝国又如何覆灭的。关于政治立场上的解说很到位,引用多方资料原文进行论证,对刘备以及诸葛亮的认知上升了一个台阶。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