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五四婚姻的封面

五四婚姻

孔慧怡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23-08-31

ISBN

9787553818993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女性的婚姻观念和社会地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她们在传统束缚与新时代潮流之间寻找平衡,勇敢地追求独立和自主。正是这些女性的奋斗和牺牲,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婚姻》一书带领我们走进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感受那些女性们的坚韧与智慧。
作者简介
孔慧怡,香港作家,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她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推动香港文学英译研究。1986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致力于翻译史研究,创办亚洲翻译史国际研讨会。后辞职寻求个人空间,创作包括中文散文、短篇小说和英语诗歌。代表作有《重写翻译史》、《不带感伤的回忆》和《寻找声音》。
推荐理由
《五四婚姻》通过深入探讨五四时期中国女性的婚姻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变迁,揭示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以及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书中通过多位女性人物的生平故事,展现了她们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婚姻选择、生活困境以及如何在社会变革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女性史的研究著作,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
适合哪些人读
对女性史、中国社会变迁、五四时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女性权益、性别研究的学者和研究者
希望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女性朋友们。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章 贴身的历史:八段婚姻与三宗离婚
第二章 字里行间:朱安的一生
第三章 侧写许广平
第四章 跳出框框的江冬秀
第五章 霞栖楼外数星时:曹珮声的故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世纪一个年轻中国女子(张幼仪)的挣扎,就埋藏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被作者写五四女性的初衷打动。书中这些五四名人身边的女性,似乎既是不被忽视的(五四名人使她们为人所知),又是常被忽视的(对她们只是偶有提及,一笔带过)。因此,把她们视作主角的尝试是开拓性的。遗憾在于简略,倘若能更深入,写到巨细靡遗就好了。
我们实在太需要这样的故事:不是鲁迅离开代表了封建礼教的妻子朱安、与进步女学生许广平恋爱结婚的韵事,而是作为写作者的许广平如何面对与倾慕的“大先生”结婚之后洗衣、做饭、处理一切杂务的窘境,是朱安像符号一样被丈夫弃置与供奉着,却能理解且共情于“许先生”。许广平说,她一生中少有遇到平等对待她与鲁迅的人,而朱安是其中之一。我也曾以为一“新”一“旧”女性之间隔着天堑,但实际上不过是囿于男性知识分子的话语,未曾有心去追寻她们难得留下的蛛丝马迹。社会风气的更易不像历史教科书翻页那样爽快,后人所看到的窄狭缝隙,可能超过了当时女性的一生。而后之视今,是否亦如今之视昔,也未可知。
太好看了。女学者写民国女性,在各种不堪后能看到一颗善良体贴的心,那是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而那些百年前的女性困境,居然现在读来仍感同身受。
也许是我本身就是本专业的缘故,读着非常不过瘾。主观臆断处颇多,写法也比较老旧,倘若旧书多年后新版,是要判断是否需修订补充甚至推倒重来的,但看看作者身份,也有些明白了何以表达如此。一篇一个人物的布局已在二十世纪初被淘汰了,而在女性主义思潮浸淫千户万家的当下,谈五四婚姻仍只称鲁迅胡适徐志摩,是否太过落伍——虽然章节上看主人公为朱安广平江东秀张幼仪等等。此为苛评,还请责编勿打!
终于在内地出版了!
是一本站在女性自身角度談五四時代女性的情感與婚姻、教育與生活、個人抉擇與時代指引。但是在陸小曼和林徽因部分作者的價值觀道德評判過於突出。不用浪漫化、八卦化的角度來展示當年淪為談資的文人知識分子與女性的情感關係。我們看到的是朱安的隱忍、許廣平的犧牲、江東秀的幹練、曹佩聲的落寞、張幼儀的獨立、陸小曼的新潮、林徽因的理性。我們不應該把“新女性”當做鐵板一塊。他們所呈現的女性意識展現出的不僅僅是獨立、受教育、自主等等特質。她們的每一次個人選擇,都在承受著舊時代遺產的萬千壓力和新時代風潮的猛烈衝擊。其實這裡的每個女性都在人生階段面臨著不同的困境與機遇。我們用後見之明看到的了結局,卻往往忘記了當年的劇變過程。五四男性出了風頭,五四女性呢?她們是獨立的人。謝浦睿文化@268987085 #讀而善#057
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述说7位五四女性的婚恋故事,从凄苦的朱安到为爱奔驰的许广平,从驭夫的江冬秀到痴情的曹珮声,从张幼仪到陆小曼、林徽音,作者孔慧怡以同情之理解,对她们的处境和命运进行了温情的书写。看完对朱安、曹珮声、张幼仪的故事尤其有共情,也对胡适更为欣赏了。
第二次读,写朱安和许广平的两篇最好,平和克制扎实,静水流深。到了林徽因和陆小曼的两篇,作者本人的价值观略浮于文本表面,或许也因为这两人的故事太出名、讲了太多遍,觉得对主角的认识没有前几篇那么深刻了。
通俗易懂,三小时左右就看完了。作者立足当代的女性意识,对旧时代七位女子的生平的简要分析,彼时封建思想与新兴文化碰撞冲击。从另一个方面剖析她们自身与那个时代,很不错的角度,除了篇幅有些短小琐碎。还有,书本最后纪念表中1966年梁思成的部分出错了。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