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森林的沉默:诗集的封面

森林的沉默:诗集

吴兴华

出版时间

2016-12-31

ISBN

978754958688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压力和迷茫。而《森林的沉默:诗集》就像一缕清风,吹散了我们心中的阴霾,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森林的沉默、月亮的圆缺、爱情的悲欢,以及人生的无常,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哀愁。
作者简介
吴兴华,192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学者和翻译家。他被誉为继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文学巨匠。吴兴华在诗歌、学术、翻译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尤其在新诗领域有重要贡献。他通晓多种语言,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西方经典引入中国,译作颇丰。1966年,年仅45岁的吴兴华在文革初期遭受不幸。
推荐理由
《森林的沉默:诗集》是一部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生感悟和深刻哲理的诗歌集。作者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深刻反思。书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内涵,使得这部诗集成为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1. 喜欢诗歌和文学创作的读者,尤其是对现代诗歌感兴趣的读者。 2. 希望通过阅读来放松心情、寻找内心平静的读者。 3. 对人生、爱情和自然有着深刻思考的读者。 4. 对文学鉴赏和审美追求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 忆兴华/谢蔚英 1
歌 13
花香之街 14
室 15
森林的沉默 1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http://mp.weixin.qq.com/s/JIweUlLTNYAxhvUUmSOWnw 不甚了解作者本人,也便不去做过多辩护。只是楼上的某位先生未免对理想国有些偏见了吧。这篇编辑写的文章看完还是感触颇深。目前未看,看完改分。
从《鹧鸪》看起的,《给伊娃》、十四行诗型《绝句》,吴兴华做了中西结合形式上内容上的好多尝试,正如冯睎乾文章中提到的可能性。典故化于无形,才华横溢,叹为观止。我觉得好多诗歌入词一定很好,但怕是会变成下一个从前慢。现在的趣尚似乎不重浪漫派和形式主义,所以这样的诗作也还是关注度少。看的感觉和木心郑愁予很像,高下判定的话我没这个水平,吴更重要的还有比较文学学术上的成就和语言的能力。
通过一套书,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代人。
格律与绮靡
45年之后的诗好起来了,但也没到太惊人的地步,吴的节奏总是很容易就在一个浅显的地方搁浅,而后纠结于陈旧的概念自以及对这些陈旧物像的突破,却在更大程度上还是被他所谓的“传统牢牢限制。有些片段恍然间有大诗人风范了,但也只是片段,只是恍然。
大多陈旧,但有数篇杰作 喜欢演古事和听梅花调·宝玉探病
整个声色的世界都远远引开,留下我 穿过这似死的巨变浮沉于人神之间
学问很大,门槛很高,明典好查,暗典难防,要读懂不易,想共鸣更难,所以看得非常费劲,几度差点坚持不住,硬着头皮勉强翻完。作者确实是“痴”极了,但这“其中味”还是太难解了,与之相比,就连杨牧都能立刻显得平易近人起来。 倒是附录写得特别用心,如果放在开篇,再从平生作品精选若干,附以注释,加些赏析,可能会更好入门些。普通人一上来就看这本全集还是太吃力了。 至于评分能如此之高,我还挺困惑的:到底是因为真的读明白了而倍加推崇,还是被这七宝楼台镇住了才附和叫好?卑劣如我者总觉得后者可能性更大些。
读得十分艰难。字斟句酌的工整对仗,读来大多有韵律,但实在无法找到共鸣,无法真正理解,很多像是诗人的读书笔记,很多诗又像是外文翻译过来的,读来不太亲切。总之对读者要求也太高了。让诗引领读者,而不是迎合读者,这是一种很高的追求,但也注定曲高而和寡。
可以算是现代古体诗吗 古今交融的感觉好微妙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