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封面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日) 宫本一夫

出版时间

2014-01-31

ISBN

9787549551538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

目录
第01卷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 宫本一夫 九州大学教授
第02卷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 平势隆郎 东京大学教授
第03卷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鹤间和幸 学习院大学教授
第04卷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 金 文京 京都大学教授
第05卷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川本芳昭 九州大学教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到宋。原本想十一读完的,但种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水准的东西,读起来不爽。另外感觉这书不深不浅的,学术不学术,普及不普及,不知道它们的目标读者是什么人,所以暂时,也许是永远不准备再读了。
历时半年,基本啃完。每个作者写一个朝代,史观和质量不大统一,整体还是相当不错。
花了两个月时间把这套两年前就想看的一套书啃完,视力又下降了。有的偏学术一些,比如讲明清与海洋的这一卷,新鲜内容很多,在大陆的论述中仅仅停留在学术界的探讨,在通俗读物很少见。有的很通俗,比如三国这一卷和近代这一卷,属于中学生读物,毕竟日本人太爱三国这段历史,而对近代中国影响最深的当然是日本,每一卷里面都可以看到日本作者对“东亚”和“关系”的强调。这也是一大特色,把东亚作为一个整体来来看,中国的中原王朝就不只是中原的一个王朝,而是一个亚洲王朝,乃至世界性的帝国。还有一个特色是中国的学者做不到的,就是把最新的考古学成果和学术界的新资料新发现用通俗的笔法写出来,既严谨又活泼,不容易。中国通史的书太多,从来就不推荐中国大陆出的,最好的还是《剑桥中国史》,适合研究生以上。这套《中国的历史》适合爱好者。
只看了未在大陆出版的第十一卷,日本人写中国史,有中国人没法写的真实,也有美国人写不出的亲切,令人动容。
太精彩了,读得个昏天黑地,不要客气,再来十卷,谢谢!
一套书就是一世轮回,印象深刻的是魏晋南北朝,还有宋辽金元这是中日史观有明显分歧,最后部分明至近代的未竟之作
怎么说呢 研一的时候听说有这套书,可给我高兴坏了,想着一定要去买上一套。买来以后,看了一些,觉得序比内容好。做得远没有社科院出的那套好,还是社科院做得扎实。这套给人感觉吐槽太多、口语话太多,实在的太少,偶尔一些枝枝叉叉的八卦倒是没见过的,但是也是没有用的八卦啊。。。很失望,写得抓不住主要脉络,没有突出重点和作为通史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读着叫人头脑混乱,学不到东西。
读后最大收获是,对世界和人类又多了一分悲观: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认识、理解何等困难!日本人对中国的恶意竟如此之大之深! 这一切都源于日本人对"中国本土主义"发自内心的十足反感。 日本学者们在书中的表现,只能说明对中国和中国人特有的态度:完全否定、极端的看不起。 由于对中国正史持否定的态度,所以,前五册尽量引证考古发掘的资料,以点带面,尚可。但后面作者们已完全失去了风度,完全情绪化,赞美蒙古人的征服,认为蒙古人不野蛮,甚至善良,将契丹人说成高度文明,将宋朝描述的那么不堪。 只要是中国人的,只要是汉人的,只要是中国正史的,作者就否定、嘲笑、怀疑、乃至诋毁,否则,全部肯定、赞美。中文版中已经做了部分删节。
哈佛,剑桥,讲谈社
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史”,朱士行是不是猪八戒?卑弥呼是真实还是神话?鲁肃的历史功绩到底如何褒贬? 提出观点并加以佐证,这比从小靠背诵的“史”有趣多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