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的封面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日] 川本芳昭

出版时间

2014-01-31

ISBN

9787549511471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目录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序幕
奔向新时代的滚滚浪潮
司马氏时期
司马炎使中国再度统一
第二章 胡汉的抗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北朝崇尚佛教在于确立异民族统治汉地的意识形态主体性,施行周礼在于满足汉族士大夫之想象与北朝地方残破国家社会组织初级有关,至于南北朝对倭国影响之渊源倒是常见,不过把南北朝历史放在古代东亚的视角来看还是很有意思,比如东夷南蛮地域所指变迁的背后是中华意识的传播。
此书承袭了川本氏一贯的风格,将中国历史与东亚秩序的建构联系起来,很多篇章算是对他《魏晋南北朝时期の民族问题》的简写。用一部书去描写一个漫长的分裂时期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南北两方跳跃式的书写,使结构上比较松散。本书紧密围绕书名小标题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来叙述,让我觉得此书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部中古东北亚简史。
本书创见主要为两点,其一,南方各蛮族与汉族融合演变过程的讨论,其二是最后一章强调的中、日、韩三地交流中受大中华意识的影响与共融,本书其余关于北族的民族史研究,没有什么创新点,大多是平铺直叙,无法代表现在的中古民族史研究的前沿水平,本书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图表很多,尤其是许多标识民族分布状况的地图,价值较大,其余内容一般,勉强三星半 !
东汉献帝禅让曹丕,东汉灭亡(220);司马炎受魏元帝禅让,魏亡(265);经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西晋亡(316);此后华北进入五胡十六国阶段,而江南迎来东晋(317-420);之后北方被拓跋氏北魏统一及后出现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而南方陆续出现宋齐梁陈,南北对峙,是为南北朝阶段(420-589)。
关于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两个称呼的变迁,北朝的中华意识,第一次有所了解
以前读的 印象中一般般
1.夹在秦汉和隋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 2.汉族文化的式微与胡族元素的融合 3.中华内涵的重塑以及外延周边影响
本书结构工整,脉络清晰,五胡十六国如此纷繁复杂的局势在作者几个宏观问题的引导下历史进程变得十分明确,也很切题。 目前看是本系列最好的一部。
有些观点很新鲜,不过文中论述的孝文与文明太后的关系看看就好。
有部分观念难免屁股坐在日本那边,最后一部分探讨当时东亚世界格局的有点意思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