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日本汉学中的上海文学研究的封面

日本汉学中的上海文学研究

王晴 本卷主编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4761754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国际都市,不仅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本书通过呈现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得以窥见上海文学在跨文化语境下的解读与诠释,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王光东,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袁红涛,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专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王晴,日本日侨大学博士生。三位学者均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分别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荐理由
《日本汉学中的上海文学研究》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日本学者对上海文学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涵盖了鲁迅、巴金、张爱玲等众多知名作家和作品。通过这些研究,读者可以了解到上海文学在近现代中国的独特地位和影响,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上海文学、中日文化交流、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日本汉学研究方法的学者
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士。
书籍脑图
目录
目录
序言 王晴
《成仿吾与鲁迅<野草>》 秋吉收
《离散的语言体验:陶晶孙新论》 坂井洋史
《上海:媒介与语境——读<子夜>》 铃木将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22029
感谢友邻的批评指正,非常受益!我们在几次改稿之后有问题的地方标记给了作者,作者出于各种原因有愿意保留发表时译文的意见,最终出于尊重作者的考虑,在作者不做修改的地方保留了原文的状态。请谅解。编辑经验不足,出现了低级错误,责任完全在我,非常抱歉!
其他低级错误就不说了,有一处瑕疵蛮耐人寻味,“蝴蝶夫人”那篇里把“キネマ旬报”(惯常译为《电影旬报》)处理成《Kineme旬报》,到后面“张爱玲”那篇又冒出来《电影旬报》。其实第二处原文是《映画旬报》,该篇论文也提到过二战时期日本弃用“鬼畜英美”敌方外来语的事情,而日语中片假名往往意味着舶来语。“キネマ旬报”40年12月终刊,41-43年间存在的刊物为《映画旬报》,战后46年3月“キネマ旬报”才复刊。所以前一处该译成《电影旬报》,第二处宜保留《映画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