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舒吉·贝恩的封面

舒吉·贝恩

[英国]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

出版时间

2022-05-01

ISBN

9787544789844

评分

★★★★★

标签

出版

书籍介绍
“我妈妈太漂亮了,不需要干活。” “她会从水槽底下拿酒喝。但她是我妈妈,你不喜欢她也没有关系。” “如果可以永远保护她,那该有多好。” 1981年,英国格拉斯哥,矿山关闭,失业率高涨,整个城市陷于贫穷。 家里只剩下八岁的舒吉和他偶尔清醒的妈妈。他听着动静来分辨妈妈的状态:号哭声代表她昨晚喝断片后又被男人伤害;电话声说明她正准备疯狂咒骂;即使没有声音也并不安全,有一次,舒吉发现她跪在地板上,头放在燃气烤箱里。 舒吉曾勾住妈妈的小拇指,向她承诺不会像哥哥姐姐那样离开。他靠在妈妈身边,为她准备三个茶杯:第一杯是水,用来润喉;第二杯是牛奶,用来缓解胃酸;第三杯是酒。妈妈只会先拿第三杯…… 我们习惯了讲述父母之爱,但有时候,孩子的爱才是无条件的。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苏格兰作家、服装设计师。1976年生于英国格拉斯哥市一个一贫如洗的工人家庭,十六岁时,母亲因饮酒过量而遽然离世。而后,他独自一人搬入寄宿公寓,完成高中学业并进入大学主修纺织设计。他曾作为服装设计师服务于多家品牌,目前专职写作。 《舒吉·贝恩》是斯图尔特的处女作,寄托了他对母亲无尽的回忆与爱。这本书他写了十年,曾被拒稿三十二次,出版后即斩获布克奖。
目录
1992 南格拉斯哥
1981 观景山
1982 矿口区
1989 东格拉斯哥
1992 南格拉斯哥
用户评论
酗酒的母亲,带来的童年回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读的时候确实非常绝望,作者一直在不停地描写这个绝望的过程。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可言。书,没有意料之中的精彩,怪不得之前被退稿很多次。
这个家庭真是看得我压抑,写得太细腻了,尤其是矿区那段生活,深陷泥潭的绝望感像塑料袋一样蒙在头上。中间一度有一丝希望,就是尤金的出现。我特别知道阿格尼丝这种低自尊、具有自毁倾向的人,遇到尤金这样的安全型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能被拯救,可作者原来是为了把她推向更深的深渊。“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她都是一条暂租暂借的生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多么像谶语。阿格尼丝可悲可叹,然而她的孩子们又有什么过错?特别是舒吉,被拖拽着下坠,小小年纪就饱尝酸辛,哎。还好结尾的时候,作者总算大发慈悲,让人看到了一些温情和光亮。希望舒吉以后真的能自由自在、无所畏惧地跳舞。
很感人的故事,在困难时期,对亲情的守护尤为难能可贵。就算全世界都放弃,我依然对你抱有希望。这样的孩子简直就是天使呀
“我爱你,妈妈。很抱歉我昨晚没有帮到你。” “舒吉,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你。” 这部布克奖现代社会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处于社会底层边缘劳工阶级的舒吉,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小镇一个没落矿区,饱受酒瘾蹂躏而支离破碎的重组家庭里,艰难成长的故事。他一边要学会照顾时而沉迷酒瘾不能自拔,时而清醒的母亲阿格尼丝,一边要在自我性别与身份认同之间来回痛苦地挣扎……目睹着至亲们的陆续离去,他是如何解开自己的心魔,抚慰母亲一生的创伤与遗憾?不抛弃不放弃还是沉沦于命运的泥沼之中? 看到有改编的同名英剧,好期待,要是朱迪•科默能扮演阿格尼丝或凯瑟琳就更好了!😻
令人感动的母子情,但阅读过程就像吞苍蝇
很感人。
很久没有读到这么棒的作品了,无论是对于女性的描写还是对于自我的认同。。。很喜欢结尾部分
利安娜在最后的出现终于让这本小说有了一抹难得的亮色。
同时看了这本和《妈的多重宇宙》。好多人说《宇宙》在北美超红但豆瓣低一点是因为它认同的那种家庭成员间本质性的爱,我们有点陌生,它刻画的毕竟是个“足够好的家庭”。而我们太熟悉真很糟糕的家庭,也就不指望和解。《舒吉·贝恩》总是个真正差的家庭了吧,可舒吉和作者看到的是母亲的美丽、聪明、慷慨,当年他想挽救她,后来他怀念她。他不是考虑“母亲究竟多差、对我多差”,而是她本应拥有什么。这跟“父母皆祸害”的差别可能在于人对于人本应享有的尊严、幸福有多少信念。得首先有那种信念才有无条件的爱。当我们说自己的家庭不配谈爱,像是在说自己本应享有更好的生活,我们配得上,但似乎我们不大从本质上相信父母本来也该享有好的生活。不是说我们的想法不好,而是我们被折磨久了,我们没那么强大的信念。我们被驱来赶去的习惯了,连夜做着核酸
“如果可以永远保护她,那该有多好。” 单单这一句,让我陷入与妈妈的回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