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的封面

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德] 罗伯特·格瓦特

出版时间

2017-10-01

ISBN

978754476947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之中。战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还引发了深刻的革命和暴力事件。这本书带领我们穿越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揭示了战争的阴影如何塑造了现代欧洲的面貌。
作者简介
罗伯特·格瓦特,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专攻欧洲史和德国史。他在德国洪堡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格瓦特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巴黎政治大学进行研究和讲学,著有《俾斯麦神话》《希特勒的刽子手》等作品,2016年出版了《战败者》。
推荐理由
《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通过深入分析1917至1923年间欧洲的政治变革和军事冲突,揭示了战争对欧洲社会和历史的深远影响。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战争与革命的历史事件,还探讨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深远后果。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历史视角,而且深刻地揭示了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根源。
适合哪些人读
对20世纪初欧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学者
希望了解战争对现代社会影响的普通读者
以及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感兴趣的读者。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战败
1 一次春天的火车之旅
2 俄国革命
3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夹叙夹议,一战的结束并不是和平的开始,战败者的贫困和社会动荡以及家园的分裂反而导致了一系列动乱的产生,也就可以理解了为啥凡尔赛条约只有暂时的和平而不是战争的终结。
堪称是“20世纪欧洲暴力史”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野蛮大陆》和《审问欧洲》),都是关于欧洲内战的黑暗酷烈往事,尤其是东欧和巴尔干,残忍的战争罪行和数不清的种族屠杀简直是罄竹难书,题材比较小众,有些内容比较冷门,但错综复杂的革命暴力与国际纷争仍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由于组织能力更高、阴谋诡计更黑,欧洲人一旦乱起来,比中东地区那帮土蛋恐怖十倍)。作者虽然被注明“[德国]”,但该作品是不折不扣的英文著作(作者是牛津大学博士后,现定居爱尔兰),文风和语调也都充满英美史学佳作的特色(但个别段落明显摘自《长长的阴影》),作者虽然生于德国,但在书中对德军昔日各种暴行仍然揭露的体无完肤,毫无溢美和掩饰
Nice!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很有价值,行文非常流畅,翻译也非常通顺,可读性很强。怎么说呢,巴黎和会并不是一战的终结,而是二战的前奏。“战争终结了?可笑。我们就是战争。”
强调了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延续性,尤其是战败国应对崩溃局面所带来的全面社会危机所导致的激进化;由此也突出了一战对1914年之前秩序的突变和断裂。叙述清晰,但似略欠理论深度,稍逊于《野蛮大陆》。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于中欧东欧的血腥历史,其值得人类铭记的程度不亚于两次世界大战本身。格瓦特用这本书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不仅仅只有布尔什维克一种乌托邦,民族自决背后的民族主义同样也是一种乌托邦,那段血腥的历史恰恰就是两种乌托邦实践的历史。当代人在反思共产主义的时候往往把民族主义视为理所当然,这是非常致命的。反思民族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过去被称为“民族监狱”的帝国体制,在维持国内和平以及民族共存这件事情上,帝国体制在过去乃至在今天,可能一直都比民族主义做的更加出色。
听书: 凡尔赛合约是虚假的和平。 走上了霸权主义国家,所以引爆了二次世界大战。
一战留下的创伤让欧洲彻底荒芜
1918远非一战的终点……
宣示“战败”的《布列斯特和约》拯救了布尔什维克革命,而俄国的革命改变了之后欧洲的一切:1789年以来,革命运动第一次接管了一个国家,并且随着所谓的“战败”向全欧洲辐射开来。战争已然结束,革命刚刚开始
幼稚单纯的”民族自决“带来的对原地域多民族共同体文化的打击是致命的,由此而来的民族主义的仇恨打击与排挤,从那个年代蔓延到了今天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