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增订本)的封面

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增订本)

刘思达

出版时间

2017-09-01

ISBN

9787544768436

评分

★★★★★

标签

法学

书籍介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法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在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经历了从法制现代化到文化比较,再到与全球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本书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市场割据现象背后的社会过程和影响因素,为读者揭示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法律职业发展图景。
作者简介
这位作者1980年出生于北京,祖籍云南。他曾是北大的法律系学生,后转攻社会学,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其研究兴趣聚焦于当代中国的法律改革与法律职业,并在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任教,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著有《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等著作。
推荐理由
《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增订本)》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历史演变、现状和未来趋势,揭示了法律职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复杂互动关系。本书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结合社会学理论,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割据现象进行了全面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法律职业发展的独特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1. 对中国法律职业发展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者
2. 关注法律服务市场动态,希望深入了解法律职业生态的律师和法学专业人士
3. 对社会学研究、特别是法律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4. 希望了解中国法律改革历程和社会变迁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主编序
再版序言
第一章 割据: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三十年
第二章 边疆:农村的纠纷解决与职业系统
第三章 战场:律师与基层法律服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写作四平八稳趣乏不一(合并成专著的缘故),理论和Abbott相比雨点太小,访谈材料有点意思(但和能听到的故事而言还是轻微了太多)。“法律服务市场”并非作者的论述,他的意图全放在“国家管法哦,实践中还要依附行政体系哦,官僚间相互掐架哦,最牛的政法委躲着不出现哦”的行政官僚科层,以及律师在这种环境下的策略实践。边疆-非城镇;战场-城市中律师与基层法律服务;高端-涉外全球化;后院-机构的法治化;雷区-刑事司法。五个主题似乎仅容纳了田野,本书的资料也更有趣吧。不过,涉及制度、政务、规章条例的文章,咋能不说明这些制度运行基本的方式呢...毕竟读者我也没有法律常识啊(连嫌疑人咋被起诉都不知)...
乡野调查的书读来果然实在得多。即使是多年前的论文,其中揭示的内在逻辑依然存在。多年的权力分配与割据现象并没有大的改善,吾辈当负重前行。
不大明白16年再版此书的意义......
附录与后记两篇。
理论缺乏解释力且与事实脱节,访谈记录颇有意思,可惜如今再读近乎只剩法制史上的意义。谁让20年后中国律师行业生态天翻地覆,完全脱开本书的展望呢
膜一下刘老师的博论。突破场域理论走向生态理论去分析。文献综述启发很大。
勾画了一堆引文,等对职业社会学有个大概了解后再重读吧。
读完十分赞叹,既被正文中诸多的采访资料所震撼,也被作者的求学心路所感动。尽管其他书评中一些豆友认为该书并没有贡献十分创新的理论(确实如此),但考虑到作者尽力采访了各个层级的法律工作者(包含律师与zfgy),深描出整个中国律师界(其实还包括更大的法律界、政界)的微观互动与宏大图景,在这个意义上它十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中国的理解,丝毫不亚于与之无关乃至于学科迥异的《Red Capital》。作者在后记中也讲明,相较于经济学的预测,社会学家更致力于描述与判断,就此而言该书其实十分出色地完成了社会学的任务。同时,作者也在尽力尝试理论探索,附录中的“场域与生态”可见一斑。作为一本博伦,该书已经很好了,更何况作者后续的学术攀登更在此之上呢?我觉得该向作者身上的芝加哥学派传统学习,更要学习他的努力求索!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