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傅雷家书(50周年纪念版)的封面

傅雷家书(50周年纪念版)

傅雷,朱梅馥,傅聪

出版时间

2016-07-01

ISBN

978754476516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价值观多元、生活方式多变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傅雷家书》以其深刻的家庭教育理念、独特的父子亲情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与学习的平台。傅雷夫妇的信中,既有对儿子学业、艺术的悉心指导,也有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探讨,读来让人深感启发。
作者简介
傅雷,我国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丰富,以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等法国名家名作为主,其中《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尤为著名。他的译文以传神、流畅、丰富、多变著称,形成独特的傅译风格。同时,他还是一位坦荡、刚毅的人,晚年因“文革”被迫害,与夫人双双离世。其家书成为了解他的重要途径,深受读者喜爱。傅聪,著名钢琴演奏家,自幼习琴,后留学波兰,成为国际乐坛的“钢琴诗人”。
推荐理由
《傅雷家书(50周年纪念版)》通过记录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书信往来,展现了中西文化交汇下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及一个家庭在历史变迁中的情感与智慧。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家庭教育遗产,也是了解20世纪中叶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窗口。
适合哪些人读
适合对家庭教育、中西文化交融、中国现代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亲子关系、艺术修养、人生哲学等方面的读者
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以及所有关注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的人士。
书籍脑图
目录
出版说明
代序 读家书·想傅雷 楼适爽
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往来家信(1954~1966)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大翻译家,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不免有填鸭式的嫌疑,那么好的条件,自身不能达到的寄托于孩子去完成,这何尝不是一种专制呢?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条件已经好过我们一般的小孩太多了。有物质、有资源,有天赋,有骄傲的资本,可以吃老本,可以吃老爹,如果自己努力的话,成就一番事业也大有希望。可贵之处在于,这些家书,都如同珍贵的文集保留了下来,一个人如果认真做事,亲子之间的谈话也会成为代代相传的法宝。
琐碎又浩瀚。温情而悲凉。
原本是日常往来的,并不是以出版为目的的信件,为什么还有人说“装”?再真诚不过的好吗? 只是要以怎样的角度去读这本书,做为子女还是做为父母?怎样以如今信息时代的繁杂和快速去理解当年那个车马慢的时代?怎样以如今生活安乐去体会新中国动荡之下精英报国的心境? 父母对子女事无巨细,要求严格从古至今未曾变过。精英家庭的教育方式未必是普通家庭所能理解的。有人指责父亲严苛,但欲戴皇冠必受其重,这样才是造就了儿子的顶尖成就。父母与子女亦师亦友的关系其实很难打造。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是天然的。子女若视父母如灯塔指路,也必要承受其喋喋不休,心心念念。 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
傅雷,多好的人,博学、细腻、懂得感恩且充满生活智慧。可惜了......傅雷提到林风眠曾作画送给傅聪作为结婚礼物,于是又想到林风眠在文革之中亲手把所有画作冲入马桶。为那一代文化人士经历的浩劫扼腕叹息。
“你老是怕对父母不尽心,我老是怕成为你的包袱。说来说去,是大家顾着大家。”不光适合年轻人看,也适合给年老的父母看,他们那一辈,也有很多人缺少这样温暖又周到的教育。封面扣一星。
@2022-03-01 21:35:15
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方式完全不同。 南方的、有文化的、艺术修养好的、有故事的父亲,又不同。温柔缱绻,为之动容
2021.9.8:喜马拉雅听完了有声书。纸质书还需要再安排一遍。
有father problem的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以求治愈。“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人格比任何东西都可贵”傅雷对傅聪的教导嘱咐重复了许多,诸如你要时刻保持自我批判,多出去亲近大自然,节俭清高适当理财,保护好精力,什么书都要看一点,多来几封信几张照片,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整理,不要忘记做人的礼数……母亲的信虽少,多是家长里短,但她经常用“温暖”“感激”这样的词语,是她调和了这个家,照顾着直如竹筒,纯如水晶的傅雷。 快乐是有的,当得知媳妇怀孕,看到孙子照片甚至听到儿子两三口吃完一个粽子都快乐得不得了,可能这就是父母的爱吧。但看到后来傅雷身体抱恙,母亲小心翼翼怕拖累向傅聪要食物,要汇款以至于66年戛然而止,心里实在不好受,然而除了傅聪,我们都知道傅雷经历了什么。
控制欲太強了 甚至有些病態 換我早跑了 無福消受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