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尼伯龙人之歌的封面

尼伯龙人之歌

(德)佚名

出版时间

2017-09-01

ISBN

978754476099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尼伯龙人之歌》中,我们跟随克里姆希尔德、西格夫里特等英勇角色,穿越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宫廷与战场,见证了荣耀与背叛、爱与复仇的交织。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重现,更是对人性深处的探讨。
推荐理由
《尼伯龙人之歌》通过史诗般的叙述,描绘了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文化、宫廷生活以及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它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忠诚与背叛,还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这部作品对于对中世纪欧洲历史、文学和人类心理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世纪欧洲历史、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史诗类作品,追求心灵震撼的读者
希望了解人性多面性和权力斗争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译者前言 1
第一歌 1
第二歌说一说西格夫里特 6
第三歌西格夫里特来到沃尔姆斯 12
第四歌西格夫里特大战萨克逊人 3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让我想到了看伏尔泰在《老实人》写的一句话:“上帝惩罚了恶棍,魔鬼淹死了无辜”。当看到一个个英雄因为哈根的诡计杀人、因为克里姆希尔德的复仇而接连阵亡,地狱般大厅里堆满了战死的无数将士时,感到非常痛惜和遗憾。这既是勃艮第,是匈奴王国,也是尼伯龙人,更是所有目睹之人的悲剧!
中世纪中古高地德语史诗,阅读需注意其与古典传统的差异。虽然脱胎于口传史诗,但本诗的语言有书面化倾向,且更多受到德国恋歌、骑士传奇和天主教文学的直接影响,甚至有猜测说诗人的赞助者就是诗中的帕绍主教。全诗的核心冲突是克里姆希尔德和哈根的仇怨,这也是本诗和伏尔松传说的根本区别,忠于夫权的克氏与忠于亲缘的古德隆恩已然价值观相悖,而新角色哈根完完全全就是新兴封建等级制度和君臣秩序的化身。因此,必须以中世纪的行为准则来解释人物形象的前后断裂:前半段用捕猎标枪背刺谋杀英雄、攫取尼伯龙宝藏的哈根是卑劣的,后半段为自证胆量出征并驰骋战场的哈根则是高尚的;前半段无端受辱不卑不亢、无辜丧夫立誓复仇的克氏是高尚的,后半段背弃血亲和解誓言、以妇人之身残杀英雄的克氏则是卑劣的。 注:对诗人的观念表示理解,但并不赞同……
大概只有这家终于把-en翻译成-人而不是尼伯龙根
“国王举行的庆典就此以痛苦收场, 世界上的欢乐,到头来总是变成悲伤。”更喜欢歌颂西格夫里特的前半部分,他不仅战斗力过人,对待友情和爱情都忠贞不渝,是完美的英雄形象。
布伦希尔德因爱成恨,阴谋家哈根见财起意,国王恭特假仁假义,西格夫妻太傻太天真,还有那个希尔德勃兰特最莫名其妙,打哈根抱头鼠窜,杀女人倒很擅长
精彩的史诗
《中世纪的浪漫主义》前言里,涉及到很多这本书里的神话、史诗故事,于是便开始阅读本书,同时也在思考,我们认识宙斯、赫拉、阿波罗,却不记得自己的文化。
感谢老先生翻译。文中总有什么“匈奴”“方伯”,一走眼还以为什么秦汉英雄传。造成了一定的译名混乱。另,能不能附个地名人名中外文对照表啊,现代德语也行
一个主角更疯狂,过程更盛大,时空跨度更大,结局更凄惨的女版哈姆雷特的故事。看完只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宽恕仇敌的必要性。 但是其中描绘出来的掌握权力的女性的凶残形象有那么点暗示女性不应涉足政治领域、也不应该展现出过多的掠夺欲的意思,着实时代局限了。 匈奴人真是无辜被拖进这凶残的绞肉机。 自古忠义不两全,道德困境的极端情况是在两种道德之间进行选择,夹在中间的人只有一死。吕狄格之死真让人难受至极。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