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华五十年的封面

在华五十年

[美] 司徒雷登

出版时间

2015-10-01

ISBN

9787544755665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在中国度过了五十年光阴的司徒雷登,从一个传教士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并最终成为美国驻华大使,他的经历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在华五十年》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更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社会、文化及政治变迁的复杂面貌。书中既有对燕京大学创办和发展的详细描述,也有对抗日战争期间艰难岁月的真实再现,更有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深思熟虑。
作者简介
司徒雷登,1876年生于杭州,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他1904年起在中国传教,参与建立之江大学,后任燕京大学校长。1946年,他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直至1949年离开中国。司徒雷登的一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对中国教育事业贡献卓著。
推荐理由
《在华五十年》是一本深刻描绘了作者司徒雷登在中国的丰富经历与观察,从传教士到教育家再到美国驻华大使的角色转变,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篇章。书中不仅记录了燕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抗日战争期间的艰难岁月,还探讨了中美关系以及对宗教、文化和政治的深刻反思。这本书不仅是历史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也是对中国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的理想选择。
适合哪些人读
历史爱好者
对中国近现代史感兴趣的读者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关注中美关系演变的人士
以及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变迁的国际友人。
书籍脑图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家世溯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估计大多数人知道司徒雷登,都是因为那篇著名的课文。对于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国人来说,司徒雷登确实是美帝国主义的一个符号(这一点他本人也很清楚)。按照前半段的经历来说,他应该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只是,随着美国政府“站错了队”。这位传教士的儿子对基督教的自由理念深信不疑,因此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文明的人优越感,这也注定他无法成为communist china的老朋友,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作为基督教的国际主义者,站在美国和常凯申一边,因而不容于共产主义。
值得一读。对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思路,以及1944-1949中美交往史有帮助。 ps 微信读书的点评里面能看到一些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接近初中生的言论。这也是为什么我读书时不会打开弹幕…
信仰向善,然政治曲折复杂。
对他而言,担任大使的日子更像是人生的岔路,虽然他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验,尽力去当好这个大使,但明显他的处世哲学和能力并不足以应对那个复杂的时代。书中最打动我的,还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真诚,以及他的一分天真。
传教士→教育家→外交官,生于中国的司徒雷登大半辈子与华打交道,经历丰富。燕京大学堪称高光时刻,可惜善良的他被卷入复杂的政治工作,事业结局令人唏嘘。
凭心而论,司徒雷登是一位高尚、善良的传教士。对中国而言,其最大贡献在于 表达了一位美国人、一位基督徒的最大善意。燕京大学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帮助中国走向进步,燕大精神也必将长期影响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作为外交官,我毫不怀疑司徒对中国人民的情感,也不怀疑司徒想要使中国走向民主和富强,但是我不得不说司徒最大的问题在于 其固有的自由主义立场,这样的立场导致其对中共的判断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后面的悲剧。
理解中美关系历史的一手材料。第十章后渐入佳境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