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这受难的国度的封面

这受难的国度

[美]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出版时间

2015-03-01

ISBN

9787544751162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伴随着死亡与毁灭。然而,在这场血雨腥风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人类面对死亡时的勇气、信念与温情。《这受难的国度》带领我们走进美国内战,探寻那些在战火中消逝的生命,以及他们留给后世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简介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1947年出生于美国,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她曾任哈佛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院长和林肯历史讲座教授,并于2007年起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福斯特在学术领域颇有建树,其著作涉及美国内战时期的历史。她毕业于其他学校,并非哈佛校友。福斯特与丈夫居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
推荐理由
《这受难的国度》通过深入探讨美国内战时期的死亡问题,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社会对死亡观念的转变。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展示了战争背景下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光辉。对于那些对美国内战历史、战争与人性的关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引人深思且内容丰富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美国内战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对战争与人性的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对历史心理学、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对生命意义和死亡哲学思考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致 谢 001
序 言 关于死亡的工作 003
第一章 死亡:“献出我的生命” 001
第二章 杀戮:“更巨大的勇气” 029
第三章 埋葬:“照料死者的新课” 05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这场可怕的战争中,双方都‘读着同样的《圣经》,都向同一个上帝祈祷,也都声称他在帮助自己对抗对方……然而两方的祈祷都不会得到答复。’”
我们仍试图在一个我们不确定是否存在意义的世界,用死亡来创造意义。内战一代所瞥见的恐惧仍旧困扰着我们。那个恐惧便是:死亡是唯一目的的感觉。
重读,在细节上做的相当出色,也展现了充分的人文关切与鲜明的反战态度。但有一个问题是,反战是否等同于放弃战争?反战是否就意味着面对希特勒们,应该选择沉默与绥靖?
走出宗教,不管体制保障还是现代性的精神迷茫,战争之后面对的终究是血淋淋的现实问题。
翻译得一般般,译者英文不错,总体来说没有什么理解错了的句子,但是中文表达非常糟糕,而且很多学术语言的翻译也有问题,破坏了原文的逻辑结构,导致阅读体验磕磕碰碰。
统计数据制造平等,但毁灭了个性。埋葬、寻名一类的程序履行完后留给生者的是怀疑与信仰上的动摇,死为生服务
一个女性历史学者充满人文关怀的战争史。在庞大复杂的统计数字面前,个体死亡之意义仍然需要被理解。士兵不是技工与轮齿,公民有肉体和姓名。“尽管个体与命运取得了新的重要性,但这些个体也面临着堙灭于官僚政治与现代战争之大屠杀的危险。我们仍在努力领悟,怎样才能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保存我们的人性与自我。我们仍试图在一个我们不确定是否存在意义的世界,用死亡创造意义。”在上海疫情一锅乱炖,自由被剥夺之时阅读完这本书,很特别的阅读体验。
这个遭受了兵燹之蹂躏的国家,成为了一间巨大的停尸房。尽管个体与其命运取得了新的重要性,但这些个体也面临着湮灭于官僚政治与现代战争之大屠杀的危险。我们仍在努力领悟,怎样才能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保存我们的人性和自我。
希望中国近现代史中也能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战争不是光荣与胜利,而是死亡与杀戮。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