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的封面

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美]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

出版时间

2015-10-01

ISBN

9787544748056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体验显得尤为重要。《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体会不同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火花。
作者简介
约翰·鲍威尔,美国著名记者,1888年生于美国,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帮”远东采访报道的先驱。1917年,他首次来到中国上海,并在此地度过了25年的职业生涯。他曾任职于《密勒氏评论报》,后成为该报老板兼主编。鲍威尔在抗日战争期间勇敢地揭露日军罪行,为此多次遭受打击。1941年被日军关入集中营,遭受非人虐待,但最终获救。他在逝世前完成了在华回忆录《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鲍威尔是一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历史见证者。
推荐理由
《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是一本生动记录了作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在中国丰富生活经历的书籍。书中不仅描绘了作者在中国学习、工作、旅行和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还涉及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政治斗争和国际关系。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了解一个西方人在中国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
适合哪些人读
对20世纪初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国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西方人在中国生活经历的读者
对跨文化交流和人类学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者
以及对个人成长和人生感悟有所追求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东方之行
第二章 这般上海
第三章 国际城市
第四章 孙中山和袁世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新闻界良心
2018.6.6-6.14 近代史,了解了更多细节,日本是怎样找借口+公然侵略,是怎样用毒品和暴力侵害中国的,西安事变等一些名词的细节,南京,上海,舟山群岛,沈阳,这些熟悉的城市经历过什么。小白了解近代史可以读读。
很多有趣的史料,立场合情合理,需要结合其它资料印证着读,研究民国新闻史应该一看。
黄山书社和译林出版社《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对看。这两个版本都有删节,但是参照着看,还是能找到一些这本书删了那本书没删的漏网之鱼。不过,还是有些共同删除的地方,让人十分闹心。不知道哪里能下到原版,那就好了。
怜悯、民主、自由,是作者对中国的态度,但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他同样有自己对客观的定义。他目睹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反应、对日本的反应,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同时又展现出那个时代媒体的力量,和媒体人的气节。非常值得反复读。
打卡
明明是一本这么好的书,翻译和某些校对实在是粗糙啊
不如知识出版社1994年的版本翻译的有趣
感谢鲍威尔先生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也很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可惜他 1947 年就去世了,不然也不知道他会如何看待后来的新中国。
称为传奇不为过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