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天平之甍的封面

天平之甍

(日) 井上靖

出版时间

2015-10-01

ISBN

978754427708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洪流中,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从未停止。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繁荣的时期,吸引了无数外国使节和僧侣前来学习。本书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讲述了日本僧侣普照和荣睿在唐朝的求法之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唐朝文化和日本佛教发展的窗口。
作者简介
井上靖,日本著名文学家,1907年出生于中国大连,1991年逝世。他是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诗人,1950年凭借《斗牛》荣获第22届芥川奖。代表作包括《天平之甍》、《楼兰》、《敦煌》和《孔子》等,其中《天平之甍》更获得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与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推荐理由
《天平之甍》是一部以日本遣唐使团为背景的历史小说,通过详细描绘僧侣普照和荣睿在唐朝的学习经历,展现了唐朝的繁荣和日本僧侣的坚韧精神。本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佛教文化,还揭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适合哪些人读
1. 对唐朝历史、佛教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2. 喜欢历史小说,希望通过故事了解历史背景的读者
3. 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文化差异感兴趣的读者
4. 想要了解日本僧侣在唐朝学习经历,以及中日佛教交流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井上靖的这本历史小说讲了著名的鉴真东渡,主要谈的不是鉴真,而是几个籍籍无名的和尚:普照、荣睿、玄朗、戒融。做为主视角的普照是一名赴唐的留学日本僧人,在他的眼睛里,不同的僧人因对佛法和人生境遇的不同理解,走向殊途。同去的僧人中玄朗选择放弃佛法,还俗娶妻生子,成为了一个唐人,暮年之际渴望归乡。戒融更有棱角和自己的主张,成为了一个浪迹天涯的苦行僧,以身讲法,他的目的地是天竺。普照以一个无名参与者的身份,一个冒险家的身份,跟从鉴真完成壮举,历史不会记住他,他也仅仅只是完成了自我。天平之甍——乃是天平年间唐招提寺上的屋脊兽,一方面象征大和尚鉴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脊梁,一个精神标记;另一方面标杆照耀了世人,没有名字的人们望着它,在悲喜与平凡中,也成了时代的一部分。
海上阅读第三弹,已经是返航的路上了,文本本身似乎只是史料堆砌,多一颗星给先贤们。
甍是指放在寺院大栋两端的鸱尾。鸱尾最早的名称应该是蚩尾。“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古建筑的屋脊上,很容易看到这神兽的造型。在唐招提寺落成的天平之年,金堂屋脊的两端为唐国风格的鸱尾之甍。鉴真圆寂是天平宝字七年,年七十六,逝后三日,头部仍然温暖。
在“鉴真东渡”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信息传输已不是冒险渡海交涉的国之重事,而是弹指间通信万里的民之常事,肉身转移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经书”与“经师”易求,真心难得。身处无量信息之海的人们,可曾明了出发的方向与目的,又是否清晰靠岸的终点与使命。
久久不能忘怀的,或许不是中国唐史的缩影,或日本宗教发展史,而是书中每个人的信仰与生活的抉择,命运如船只在海浪中被轻易搬弄着。井上靖的文字平淡,但隐有克制与哀伤。
历史小说的妙处就在于即使简单如流水账,只要笔力得当,收放适宜就自有万钧之力。虽然佛家术语典籍,官名读起来十分晦涩,但读完人感受到了一种洪流下的平静,绵延如江河,沉静如海洋,随决心与佛心一路东渡日本。不只是鉴真其人,还有彼时历史中的普照、戒融、荣睿、玄朗诸僧,个人各有命数与归处,而佛与上天,不过如天平之甍,平静地在屋脊上凝望。
最打动我的反倒是业行,预见了惨淡的未来,但依然欣然前往
文字那么平淡克制,却又那么悲伤,看到经书掉到海里,别人没哭我先哭了
惊涛狂卷 不得抛弃
鉴真东渡,佛光普照,信仰的力量敌得过时间和磨难。 从日本视角来看鉴真东渡,能打破以我为主的傲慢。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