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不情愿的大师的封面

不情愿的大师

[英] 斯蒂芬·葛霖

出版时间

2017-02-01

ISBN

9787539997780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和现在,对于理解其未来走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不情愿的大师》带领我们穿越德国的历史长河,从多元角度审视这个国家的兴衰,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真实的德国。
作者简介
斯蒂芬·葛霖,即王志浩,英国牛津大学学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硕士。1982年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后任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及主席,英国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2009年,他荣获北京大学名誉校董铜牌,并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评选出的2009年亚洲商界风云人物排行榜中位列第九。
推荐理由
《不情愿的大师》以德国历史为背景,通过十一个章节深入剖析了德国从历史到现代的身份认同、文化演变、政治变革以及民族心理的复杂过程。书中不仅详细描绘了德国在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还探讨了德国如何从战争和分裂中走向和解与统一,展现了德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成长历程。这本书不仅对理解德国历史和文化至关重要,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反思历史、民族身份以及国家发展的广阔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德国历史、欧洲现代史、国际关系、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对民族身份认同、历史反思和现代国家建设感兴趣的学者
希望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历史素养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虽然作者讲述历史的逻辑很有问题,但是不妨碍罗列得很好看。德国人这种“不情愿做领袖”的情结把握得非常好,日耳曼民族确实被战争吓怕了,其他人又有谁不是如此。欧盟27个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同都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看似迥异但也确实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必要强求统一化,也不可能统一化,保持现状挺好。语言不同,货币不统一也没什么不好。同意书中最后一部分涉及到中国对文物保护和历史传承的漠视,以及国人对文化精神追求的淡薄确实遭人鄙视。看看每天地铁里多少人举着手机不停刷朋友圈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浮躁肤浅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致使人民的素质意识接连提升,未来几十年估计还是同样的结果。脏乱差的大街小巷和糟糕透顶的交通状况,随处吵闹喧哗,恣意高声调笑喊叫。这就是我的祖国,我爱它,但更可怜它。
简单过了一遍德国史,以浮士德作为脉络。文风华丽,翻译不行(“弗朗哥-普鲁士战争”)
总体感觉是有点鸡肋,作者想谈的问题太多太深,涉及德国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每一小点都足以拿出来写三千页的巨著,但限于篇幅(三百多页),即便作者真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他试图讨论的每一点也都没有得到深入分析。对于那些对德国思想史已经有自己看法的读者来说,此书并不能提供多少新鲜的观点;对于那些完全不了解德国思想史的读者来说,作者提供的背景知识又太少了,不足以帮助读者理解他的论点。而且,此书的翻译完全是个灾难,差到令人发指,可以打零分。如果换一个熟识德国史的资深译者来译,那么我对它的感觉可能会好很多。最终意见:不推荐阅读。
显然是亲欧(甚至有些德吹)的英国作者,在英联邦或是盎撒亲善中更愿意选择欧盟的视角。比较多篇幅在谈论ww2前,有些走题,但之后部分提供的视角特别是经济方面还是很有意思的。作者对亚洲有不少了解,虽然还是有点走样的。
供职汇丰的德吹英国佬,德文版标题改叫“Dear Germany: A Declaration of Love for a Country With a Past”了。
虽然但是 个人觉得德国挺情愿做区域秩序的领导者的hh 历史原因使德国在塑造国家身份时需要特别注意辞令和方式 当EU利益可以代表国家利益 德国只用对外运作好EU就行 反而是避免了更多有关自我的表达
说真的,以这个标题,重点叙述的应该是冷战之后的德国在欧洲发展情况,并对未来做一些预测什么的,翻开后发现用了大量冗长的语言回顾了自条顿堡森林战役以来的德国史。看此书宛如折磨,除却许多德国作家作品我没看过之外,还有其对大量历史的啰嗦描述,完全有堆砌字数之嫌。可叹的是,书中贴切书名的内容部分,居然只有那么一点点,感觉像是开始写书之后,逐渐忘记了原先应写的主题,直接跑题。看了以后生理不适,想吐。
Franco-Prussian War,普法战争,被翻译成“弗朗哥-普鲁士战争”,这译者真够可以的。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是不是应该被翻译成希诺-不列颠联合声明?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