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4的封面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4

若虚

出版时间

2014-08-01

ISBN

9787539974255

评分

★★★★★
书籍介绍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直到54岁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还将军政和人事,一一嘱咐妥当,并定下退敌之策。死后留下千古名篇《诫子书》和《出师表》。 正当蜀汉成两路进击中原之势,隆中对蓝图即将成为现实之际,关羽大意失荆州让刘备集团多年累积的对曹战略主动权付诸东流。为夺回失去的疆土,刘备执意东征,却遭夷陵大败,不得已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留下“君可自取”的千古争议。至此时外有强敌,内生叛乱,朝政不稳,民心分离,新生的蜀汉政权面临着最艰难的局面。危难之际,诸葛亮内定政局,外联盟友,扶大厦于将倾,将夷陵之战后跌入谷底的形势一步步扭转过来,待得国家内外局面稳定,又亲率大军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叛乱。经过几年励精图治,国家形势蒸蒸日上,为出师北伐做好了全面准备。 若虚,原名王祺,贵州大学新闻学讲师。自小痴迷于三国史与诸葛亮,十六岁时立志为诸葛亮作传。为了书写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王祺用十年的资料搜集时间穷尽关于诸葛亮的点点滴滴,继之以两年半的笔耕不辍,其间三易其稿,终于著成这部近一百三十万字的最全诸葛亮传。
目录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4部)
卷一 痛失荆州
卷首
第一章 关云长中计调兵,诸葛亮忧心荆州
第二章 失荆州将星陨落,拒救援刘封挟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白帝托孤写得真好
有些地方还是很戳泪点的
不好看不好看 最后一本我不想看了
这一本我首先关注了植物 樱桃和大丽花 樱桃勉强有中国樱桃算你过了 大丽花是20世纪初从墨西哥引进的 您放在三国里 不伦不类吧 本以为这本写刘备托孤 可以好好写写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博弈 结果作者还在那瞎抒情 说文笔好的 也就这个能夸了 但其实屁都不是 垃圾书
文笔构思都很好,值得一读
独撑大局——不易
立了每一个能立的flag。一个国家的重担压在了诸葛亮身上。没有超人般的意志和智慧是真接不了这个盘 感性内容多了些。格局没打开。
先失荆州,后败夷陵 昭烈帝:圣闻周达为昭,有功安民为烈 白帝城托孤 虽千万人,吾往矣,为天下之任,亦为知遇之恩 征南擒孟获 求贤若渴已经到了挖地三尺的地步,不说国力,连人才都这么紧缺,怎么和曹魏打?
看得非常痛苦,几次强行中断喘口气才能继续下去。从麦城开始一路急转直下的季汉国运和混乱一片的国势让人揪心疼痛……然而正是这种惨烈的痛苦更催生和显现出一个让我敬仰的伟大的丞相来。他究竟得用多大的勇气和坚持才能处理好如此多的糟心事啊……真是看越多的故事越觉得叹服。(说来这本书里的丞相也很有“人见皆倾倒”的狗血故事男主的意味,但我却意外觉得不是很出戏,毕竟他可是诸葛亮诶!我不喜欢的部分是丞相和南欸之间的感情,以及刘禅对诸葛果的执念。虽然瞻确实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出生,虽然阿斗确实有可能和果儿相熟,但这样过度的情感赋予还是让我觉得有些难熬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