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的封面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若虚

出版时间

2014-01-01

ISBN

9787539966243

评分

★★★★★
书籍介绍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 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 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直到54岁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还将军政和人事,一一嘱咐妥当,并定下退敌之策。死后留下千古名篇《诫子书》和《出师表》。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若虚,原名王祺,贵州大学新闻学讲师。自小痴迷于三国史与诸葛亮,十六岁时立志为诸葛亮作传。为了书写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王祺用十年的资料搜集时间穷尽关于诸葛亮的点点滴滴,继之以两年半的笔耕不辍,其间三易其稿,终于著成这部近一百三十万字的最全诸葛亮传。
目录
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
卷一 初通谋略
卷首
第一章 泰山郡顽童诸葛亮
第二章 夜观星象,诸葛叔侄说天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个其实还是神化的,但是没有照着演义那样子搞而已。。。不过还是很奇怪,为什么出场的还是赵云,却没有陈到。。。好吧,忽略这些还是不错的书。
这本来就是历史小说,不足的地方就是偏偏要在标题加个诸葛亮传上去
我想他弄错了一件事情,传记,更重要的是生平的内容,而不是文笔,传记,应该突出的更多的是真实性,而不是文学的渲染,文学构思美化可以,整篇都是,就显得有些做作了。居然有8.8分,我本来是打2分的,现在改成1分调分。
标签都挺不好意思打“历史”的,作者花太多笔墨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观点了,虽然说要写真实的诸葛亮,然而这一整本里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故事太短,到三顾茅庐之前的故事,不建议购买。8.8分欺骗性太强,1星人工调分,不谢。
这本书平实温柔很真实。然后写到那些离别,总是后来加上一句,后来的×××并不知道这一次的离别是永别了,就很杀人诛心😭 开头这孩童时期的诸葛亮,可爱,是我没有想象过的。反正三国那些著名事件都知道,详略得当非常棒! 孔明出场时总是那副胸有成竹,将天下之大势勾勒清晰,自信神秘的样子。 早年这段父亲病故,随叔父辗转躲避战乱的岁月,总是被轻轻的一笔带过了。然后这本书里站在他们一家人的视角讲述的这段事,惹人痛哭。。 后来介绍诸葛亮,多说他躬耕陇亩好梁甫吟,隐世于隆中,静待其时,静待其主。仿若种田是他修行的爱好,可是,若不躬耕陇亩,一家人经历流离颠沛之后要如何过活…… 迁居隆中之时他不过是17岁的少年郎。 风起陇西对丞相着墨很少,但最后的那一场谈话杀我,不愧是像北极星那样的先生,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读完第一部了。当成小说看还挺有趣的,文笔是很不错的,但失于繁复,对日常描写太多(不过我竟挺喜欢看孔明先生的日常),一些原创桥段也略显杰克苏龙傲天,非常适合上水课打发时间。
封面上的传字去了,还能多得一星
这应该是写的最好的丞相传记了吧,把整个蜀汉前后期重要人物都串联了。作者文字意境超好,一边看一边哭,直接影响了阅读速度。等都看完再来写书评。
不错,三颗完全可以。但有人故意给一分调分,那我就给四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