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的纯真年代:伊迪丝·华顿自传的封面

我的纯真年代:伊迪丝·华顿自传

【美】伊迪丝·华顿

出版时间

2017-02-28

ISBN

9787539955827

评分

★★★★★
书籍介绍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纽约上流社会是《纯真年代》故事的发生地,也是伊迪丝度过童年与少女时代的地方,她在那里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之后度过了和爱德华·华顿最初几年的婚后生活。她开始创作,感受着大家对她的作家身份讳莫如深的态度;她四处游历,不顾家族的反对登上远洋邮轮。四十多年后,远在巴黎的她回顾自己的创作与游历,回顾自己生长其中又与之渐行渐远的那个社会,写下了这部交织着复杂感情的自传。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 1937),美国女作家,室内和景观设计师。著有数部长篇小说,多篇短篇小说,以及众多游记作品和评论。1921年凭借《纯真年代》获得普利策小说奖,成为得此殊荣的第一位女作家。1937年逝于巴黎。多部作品已被公认为英语文学经典之作。她与同时代的很多文人、政客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包括亨利·詹姆斯、西奥多·罗斯福等。

用户评论
名字应该改成《我和我的文学密友们》,大篇幅描写的都是别人,而且不太客观。不知怎么的,想到了林徽因。而且,文不对题,全篇基本没出现关于《纯真年代》这部代表作的论述。
感觉没什么看头,不过可以看出来童年环境对创作至关重要。自传里提到纽约市尘土飞扬的丑陋大路,土黄色的建筑,在纯真年代里也有出场吧。
滴水不漏的回忆录,最喜欢开头作者描述父母的年代
为本科的最后一个pre
女士温雅谨慎,全书都是滴水不漏的社交辞令,真实内心藏得严严实实。她的传记作者说她是美国最聪明的妇女之一,而且精明无比,虽然不一定真,但由此可见一斑。不过传记里写自己对慈善工作并不那么热衷,不太擅长组织工作,也可见当惯了淑女,只有这一点还挺真实。如果是为了窥看她对《纯真年代》的态度就不用看这本书了,她几乎一句也没提。
写得很克制了。“但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里,即使岁月悲伤,可每一天都有欢乐的活法。除死亡外,生命本就是最伤感的事情,然而这世上总有新的国度要看,新的书要读(我还希望有新的书可写),千万种日常的惊喜等着我们来赞叹。”
姐姐流水账似的碎碎念,不但不会让人觉得厌烦,而且会让人产生莫名的怜爱——那时候,年代纯真,人也纯真
书籍是伊迪丝最好的同伴;后者也在前者的陪伴下成长。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无忧无虑地在自己的书房里阅读。
3.5左右,传记,特别是自传,是比较私人的作品,用来储存回忆纪念过往,是旁观者很难介入的时光。kind of self-effacing,她的自传由对自身的经历和对故友的回忆构成,有种饱经沧桑的怅然味道。
这本书以伊迪丝从小对书和生活的热爱为开端,重点讲述了和许多朋友的智识交往,中间穿插了写作思考、旅游经历和园艺爱好。比起讲述自己,伊迪丝花更多的笔墨去讲述和夸赞朋友们,令人动容。在2022年2月底看到最后几章挺感慨的,伊迪丝的纯真年代随着1914年战争的开始一去不复返了。我想,这也是她想要记录那些岁月的理由之一吧。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