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果壳阅读·第六日译丛:星期三是靛蓝色的蓝的封面

果壳阅读·第六日译丛:星期三是靛蓝色的蓝

[美] 理查德·西托维奇,[美] 戴维·伊戈曼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53579205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自己感知世界的多样性。这本书将带领我们探索一种独特的感知现象——联觉,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感官体验,并从中获得对生活的全新感悟。
作者简介
理查德·E·西托维奇博士是一位美国神经学家和作家,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新点燃了人们对联觉研究的兴趣,并著作颇丰。他现为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学临床副教授,同时也是重点基金会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威廉姆研究院顾问委员会成员。另一位作者戴维·M·伊戈曼博士则是美国作家和神经科学家,担任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兼职副教授,并曾获得古根海姆学者称号,其作品在全球广受欢迎。
推荐理由
《果壳阅读·第六日译丛:星期三是靛蓝色的蓝》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联觉现象的多种类型、成因及其对个体感知世界的影响。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结合了艺术创作、日常生活案例,让读者在了解联觉的同时,对人类大脑的复杂性和多感官互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适合哪些人读
对神经科学、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对艺术创作、音乐欣赏有独特见解的人士
渴望了解人类大脑奥秘的求知者
希望丰富自己的感知体验,提升生活质量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身边人的世界
Chapter 1 星期二是什么颜色的?
“他们只不过喜欢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比原想的更常见
在早期出现的家庭现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前八章花了过于大的篇幅不停介绍各种各样的联觉者的感受,问题是每个联觉者的联觉反应都有所不同,实在不懂那些个人联觉感受的表格有啥意义。第九章终于回归脑神经科学,但又太晦涩,说实话看完了感觉收获不大。
这么好看的书怎么没有人看捏!说也许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有通觉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知觉之间的连接被打破,而通觉症者就是还保留那些连接的人。比如纳博科夫和david hockney。。还研究了lsd致幻和通觉症者感官体验的差异。。星期三是靛蓝色的,苹果的味道是红色三角形,数字在天上飞舞。。。太迷人了吧 羡慕 T T
不值得出本事
你我脑中所映 是否同一片月色?
联觉(synesthesia),即一种感觉可以引发另外一种或几种感觉的联动。例如听见声音时可以感受到色彩、吃东西时可以感受到形状、看到数字或字母时有颜色、看到词语时能感觉到味道。 可能是由于大脑的某个区域在处理信号时激活或抑制了另外的区域。 这个现象很有趣。 书编排得一般,前八章在分门别类列举联觉的现象,第九章介绍对联觉成因的科学研究。
由于对联觉现象感兴趣就买了这本书来看,觉得这本书内容很是有趣而且感觉读起来也不难,很建议联觉者来看,很可能在书中找到自己联觉的类型。
1. 经常会对此类的书产生一种疑惑:它们到底是算科普书籍还是专业书籍?作为科普书籍里面有一些专业名词没有被解释;作为专业书籍又明显挖掘地不够深入。 2. 一定会有案例是处于主流理论框架之外的,面对这些案例,应该是修改主流理论还是发展更丰富的“小理论”?因为从偏激的角度推论的话很多“例外”完全可能推翻目前我们普遍认同的知识(就像前几天读的《思维是平的》)。 3. 这本书,个人感觉出版第一章和最后两章就够了。
前半部分例子冗杂啰嗦,其实仅需要提供感觉连结的例子即可。研究联觉的实验很巧妙,例如整体部分优先研究还有斯特鲁普效应实验。不是很推荐,排版比较杂乱,在每次陈述完一种类型的联觉后其实就应该有相关的神经机制介绍。将所有的介绍堆在最后反而很难咽。
细想艺术家中最有名的联觉者之一纳博科夫笔下色彩色彩缤纷的比喻,有多少是来自他的联觉,又有多少是来自他的想象力——就会觉得很羡慕,但羡慕并没有用,因为联觉是遗传的。虽然很羡慕,但联觉者也有困扰的地方,比方说他们中出现路痴、左右不分的情况非常多,极个别的人还会遇到联觉感觉循环(譬如字符引起色彩联觉,色彩又引发字符联觉的情况),更惨的是因为感觉过于丰富面对广告画内心一万种色彩的声音在咆哮的那种。已知联觉的类型超过150种,除了通常的色彩字符音乐,还有性格气味等等,其实嗅觉与味觉的高度相同就是一种与联觉相似的感觉。脑科学研究的部分有点懵。 后记是纳博科夫的儿子写的,算是惊喜,举的例子提到纳博科夫和普希金的剧作(所以老纳的剧本集啥时候引进)。 “大自然总是通过例外来揭露自己的真相。”2021-032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