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知识的命运的封面

知识的命运

[美] 海伦·朗基诺 (Helen E.Longino)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53277282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科学知识的形成并非孤立于社会因素,而是与社会互动、文化背景和认知实践密切相关。《知识的命运》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知识的本质,思考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海伦·E.朗基诺,斯坦福大学哲学系刘易斯讲席教授,1973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她曾任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会长和斯坦福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并在多所知名大学任教和进行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哲学、生物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女性主义,代表作有《研究人类行为:科学家如何考察侵犯与性》等。
推荐理由
《知识的命运》一书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科学知识的性质,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将理性与社会对立起来的做法,为我们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作者通过对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详细分析,揭示了科学知识与社会互动、文化背景和认知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科学知识的社会性和多元性对认识论的影响。
适合哪些人读
1. 对科学哲学、认识论和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2. 希望了解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学者和研究者
3. 对科学与社会关系有深入思考的人士
4. 对科学知识的社会性和多元性感兴趣,希望拓宽知识视野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序言和致谢
第*章 导言:理性—社会的二分
第二章 认真对待科学的社会研究
第三章 哲学家的回应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对语境经验主义感到失望,科学大战的时候类似SSK对真正自然科学的争论所展现的证据是极为苍白的。在我看来如果科学哲学允许自主脱离了实在论走向语境主体,那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哲学(如果它愿意跟着这种思路走的话)的结果无异于自杀。 因此,我们又回到了古老的哲学问题,科学的发展将会促使我们对知识的追求究竟是真理?还是追求同意?有些时候回归逻辑实证主义都比现在这种娱乐化的大众决定知识的意义更有价值。 有些人可能觉得科学知识的产生脱离不了社会对其的影响,这一点我不反对。但是社会大众对科学知识的产出以及其酝酿的过程不应该成为其决定知识维度的根本。因为绝大多数人懂得的只是常识而不是知识。
最后一点没看,会全本再刷一遍,整理笔记和思路。 真是一本好无聊的书,无聊而难读,哲学上收获甚微。 大神指教说可以跟着学习如何水论文,以及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进一步挖掘朗基诺的共同体概念。
翻译垃圾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