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现象学的方法的封面

现象学的方法

[德] 埃德蒙德•胡塞尔 (Edmund Husserl )

出版时间

2015-12-31

ISBN

9787532771240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哲学思想不断更新与发展。胡塞尔现象学作为20世纪哲学的重要流派,对后世的哲学、心理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象学的方法》这本书正是为读者打开这一哲学之门,带领我们走进胡塞尔现象学的丰富世界。
作者简介
埃德蒙德・胡塞尔,德国犹太哲学家,现象学奠基人。生于1859年,曾学习物理学、天文学、数学,注重学科依据,最终转向哲学。他毕业于德国公学,并在莱比锡、柏林、维也纳等大学深造。胡塞尔主要著作包括《算术哲学》、《逻辑研究》等,对欧洲科学危机与先验现象学有重要贡献。
推荐理由
《现象学的方法》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让读者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哲学流派的精髓。书中不仅涵盖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还对其与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现象学的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研究者
对跨文化哲学交流感兴趣的学者
以及对自我认知、人生意义探索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目录】:必须文字格式目 录
001  导言
001 一、今日的胡塞尔现象学
003 二、生平与著作
008 三、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选读,比小观念好读多了,这本才应该是胡塞尔入门读。
初中买的 第一本现象学 模模糊糊看完了
胡塞尔提出的感知对象构造理论的根本特征在于立义模式,即意识通过对内在感觉材料进行立义(赋予意义)而构造出对象。倘若内在的感觉材料并不存在,那这种构造学说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便不再成立,“构造”于是蜕变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建构”(Konstruktion)。于是,这种违背现象学描述原则的建构术理应受到摒弃。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是指意识具有超越论的本质特征,它主要体现在意识对于对象(以及在此基础上最终对于世界视域)的构造成就上。批评者们对构造学说的否定,必然会导向对意识超越论特征的否定。如果批评者们抹去意识的构造成就,持守“心物二元论”的认识论立场,那么胡塞尔的超越论意识现象学也势必会蜕变为一种描述心理学——即便这是一种本质描述的心理学。
只能说,终于读完了,我还是没掌握如何现象学地分析事物的能力,虽然这本书《现象学的方法》似乎是在给一般读者传授一种现象学的方法。本书倒是更像给读者展示现象学的基本方法(概念),只是比《现象学的观念》那本书更具体了一点。这本书读起来体验是十分糟糕的,部分的是胡塞尔的论述方式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相比黑格尔的令人玩味的黑话以及康德优雅精炼,胡塞尔到更像是继承了上述两人的缺点:既不能多少让人玩味的黑话同时也极其不优雅简练的叙述方式。胡塞尔试图用一种单一枯燥意义的语言,来说着康德所没说完的东西,却不能精炼地直击核心,显然缺少康德的凝练。唉,接下来读《生活世界现象学》吧,在写作上,胡塞尔简直像一个野蛮人,横冲直撞!但这本是重要的,这种文字不完全是汉译的问题,虽然汉译之后没有德语或者英语那样直观……
现象学就是一堆故作高深的垃圾,完全没必要看
很难受,也很上头(能完全看懂黑尔德的导言的,正文也不会很难理解)。现时的我思(意识一般),是时间结构之“清醒自我”,即当下结构的自身意识(并非纯粹“现在”,视域不断过渡中的可能性自身敞开)。在这个意义上尽管对“我在”作为本体论知识的责难是合理的,它毕竟是当下化再造的反思中而非“直接知识”,对笛卡尔“我思”的驳难却是经验的(怀疑)而非在纯粹意义上。
导言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