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佣兵队长的封面

佣兵队长

[法]乔治·佩雷克

出版时间

2016-05-01

ISBN

978753216010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充满谜团的夜晚,主人公加斯帕尔·温克莱尔,一位技艺高超的伪造名画艺术家,目睹了马德拉的谋杀,自己也深陷其中。这一系列事件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动机,寻找生命的意义。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跟随加斯帕尔的脚步,穿越艺术与现实的界限,感受心灵的挣扎与成长。
作者简介
乔治·佩雷克,法国先锋小说家,1936年生于巴黎,波兰犹太家庭出身。他童年居住在美丽城街区,1967年加入文学实验团体“乌力波”。佩雷克的作品风格独特,代表作有《物:六〇年代纪事》和《W或童年回忆》。其中,《人生拼图版》荣获美第奇文学奖。1982年逝世后,其遗作《佣兵队长》于2012年出版。
推荐理由
《佣兵队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主人公加斯帕尔·温克莱尔的经历,探讨了艺术、成功、人生意义等深刻的主题。书中融合了悬疑、哲学和艺术评论,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扣人心弦的故事,还引发了对生活本质的深思。
适合哪些人读
对艺术、悬疑故事和哲学思考感兴趣的读者
渴望了解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读者
对人生意义和自我探索有深刻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1、佣兵队长
2、爱好者的收藏室
用户评论
不怀好意的献给所有写作未遂者。
前面20来页特别难进入,读得人烦燥,一二三人称任性切换,混乱的叙述,不知道在讲什么。但坚持一下就好了,后面渐入佳境。强烈的文艺青年腔调,但非常成立,读完之后,第一次觉得文艺青年没准还真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伪造等于无。
欣赏不了的佩雷克,催眠利器《佣兵队长》,晚安!20170326睡前
佣兵队长写得很有意思,另一部一般般,属于他那些或许专注细部的小说?
《爱好者的收藏室》 《爱好者的收藏室》仿佛是佩雷克在无聊时刻写下的一出恶作剧。他不厌其烦地列出画作的清单并给出简介,好像在凑字数,煞有介事的胡说八道,正如他所说“这个虚构的故事中大部分细节都是假的”。《爱好者的收藏室》这幅画中层层嵌套,“镜子的无限反射”;《爱好者的收藏室》与小说中其他空间的嵌套:展出这幅画的展厅和赫尔曼的地下墓穴 虽然佩雷克承认是在编故事,但也给出了一些关于艺术的真知灼见(诺瓦克的美术批评) 对艺术界拍卖行业的讽刺(赫尔曼的画大都是假画,他曾经受骗,现在通过拍卖继续骗其他人) 这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画作的收藏室,同时也是佩雷克奇思妙想的收藏室,小说与绘画的联动
作为读者,阅读此书的踪迹并不存在于故事结构里,而是从始至终都像在加斯帕尔——一个迷失的、又不断自我诘问的画作伪造者——的精神织网中爬行。因为意识分裂,所以人称混乱颠倒。主角的破碎感和反抗的无力读起来非常亲切,是在日常中时常出现的体验。此外,加斯帕尔因为无法对发出指令者说“不”而选择杀死他,从而完全摆脱命令者的一切恩惠和操控,这一行为放在当下也很像是某种隐喻。
伴随着对画的凝视,尤其是对肖像画的凝视(让-吕克·南希意义上的),这次的“艺术造假”来到了比文学更久远、也更能轻易呼出“艺术意欲表现真实”这一亘古箴言的绘画,自柏拉图用火光照亮洞穴的时刻起,藏着真实、摹仿、虚构的潘多拉魔盒就打开了,佩雷克游戏般地玩弄建构与解构,只为“唯一的快乐,以及来自假装的,唯一的战栗”。
可读可不读。本书由两个中篇组成。第一篇,开篇一堆混乱的叙述让读者混乱的同时也筛选读者,但是后期进入对话讲述故事来龙去脉时就变得非常易读, 被他人隐去身份的伪造者关于自我身份的认同产生迷茫,因此杀人逃离,开篇混乱映照他混乱的内心。进入对话后,创作上的可取之处不多,反倒是最开始难读的部分更好。第二篇,佩雷克戏弄读者的把戏,如果只关心结构建议一目十行就行,如果想学静物描写倒是可以逐行看看。不过我想,如果佩雷克能在那些画中展现另一个故事,倒是可以成为另一种侦探小说的创作方向(这篇并不是,这只是我的一个假设。
三星半,翻译太烂不能忍!收录的两部小说创作于不同时期、同样关于画作伪造,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照关系。“至于《佣兵队长》,将来读它的人活该。”这句来自佩雷克的诅咒精确地预告了读者的命运:从“马德拉很沉”开始,迎面而来的是怎样劈头盖脸的疯狂、莽撞和毫无节制。不同人称视角、独白/对话之间的随意切换,时间线的破碎混乱,意识流的狂涌使得这篇被忽视的早期作品比《人生拼图版》更接近拼图游戏。在起初的不知所措之后,有勇气迎战的读者是可以在朝着全景的摸索中逐渐体会并沉浸到加斯帕尔的绝望之中的。《爱好者的收藏室》则是一开始就把画卷填满然后局部重构再整体推翻。手法上显然更沉稳老练,读起来也亲切得多,却也少了《佣兵队长》那股赌徒般的激情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