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关键词是谋杀的封面

关键词是谋杀

[英国] 安东尼·霍洛维茨

出版时间

2021-04-01

ISBN

9787513344456

评分

★★★★★
书籍介绍
知名小说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刚完稿上一本书不久,忽然有新的工作找上门来。 这年头侦探行业很难赚钱,于是霍桑委托他把自己正在调查的案件写成小说,五五分成。霍洛维茨很犹豫:霍桑这人很奇怪,又有点讨厌。他想把自己写进小说,却完全不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这该怎么塑造角色?这是侦探小说,没有好侦探没人爱看! 霍桑摇了摇头:“我不同意。关键词是谋杀。这才是重点。” 然后他抛出了谜面: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著名男星的妈妈给自己安排了葬礼,接着当天晚上就遭人袭击,死在家中。 这是巧合吗?不可能!但是凶手又会是谁,为什么要杀死她? 霍洛维茨很好奇。 他要一边破案、一边记叙案件,最后写成小说。 等等,这个模式好像在哪里见过? 【媒体评价】 暗藏的秘密,血腥的线索,这一切都在安东尼·霍洛维茨最新的侦探系列《关键词是谋杀》中,如果你喜欢BBC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这本书会让你欲罢不能!——企鹅兰登书屋 选入《英国犯罪小说榜单》年度书目。 “把游戏水平抬高到了奥林匹克级。”——《卫报》年度书目 “一翻开就停不下来,我太喜欢了!”阿莱德·琼斯(ITV《周末》) “非常有趣,剧情很吸引人,你很难把这本书放下不管。霍桑这个角色真的很有趣。”——《每日快报》 “一些聪明的读者可能觉得自己很早就破了案,但是请放心,你只是看到了霍洛维茨为你准备的惊喜大礼的其中一小部分!”库克思评论 “推理、幽默和机智构思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喜欢彼得·拉弗西和其他继承了黄金时代精神的作者的读者,一定会欲罢不能。”——《出版周刊》
目录
作者简介
安东尼·霍洛维茨重要作品年表
第一章 葬礼安排
第二章 霍桑
第三章 第一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第62页,你们还能表现得更没有cp感一点吗?这种灾难感一直维持到看完这本书。我的老天爷你可是写过福华同人的作家啊!完全感受不到霍桑的魅力。或许是太久没看完一本欧美,阅读过程中本书一些句子会让我难受卡壳。所幸各种伏笔和真相还是好看的。
我的天我好想认识霍桑啊,在那么好的一个大屋子里拼模型!!!
略显拖沓 情节人物都在线
典型的“福尔摩斯+华生”式结构,只是作为知名探案剧编剧,霍洛维茨以查案为由头披露真实的片场面貌,以及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代表作品、以及与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两位导演的交往与合作融入其中,与《喜鹊谋杀案》“书中书、案中案”的设定相比,虽有“夹带私货”之嫌,但伪“创作心路”与推理解谜的并行,却也形成一种有趣的真实与虚构的辉映。作者借安东尼之口说出:“谁因为什么杀了谁。这是问题的核心。我会塑造相关人物,然后围绕他们一点点地构建起整个世界,设定嫌疑人之间的联系,补充他们的过去,厘清人物关系”,然而这个以莎士比亚戏剧为线索来设计罪案、编织悬念、揭示真相的故事,却因为“我”的过多干扰而导致比例有些失重,影响整体的节奏,探案本身与推理过程并无太大惊喜。
(有泄)继今年大热的某少女侦探后,这是2021上半年出的书里第二本移位字谜了,而且还不止一处,实在是有些厌倦了,而且这要多熟知英国古典文学才能get梗啊?霍洛维茨的特点是家访不算无聊,但家访终究还是家访,看得久了难免还是会疲劳,导致我看到中段有点累。最后反派死于话多这点我只能直呼文艺复兴,唯一亮点可能就是腐国特色英雄救美吧(不是)。作中作原本是最吸引我的一点,但这本书空有作中作形式,实质上并无惊喜,作者把虚实结合玩了个爽,甚至把斯皮尔伯格都扯来造笑料,我相信他写的过程应该很欢乐,但很遗憾地只能给三颗星了。
读到书中的作者小心翼翼地选择措辞关于同性恋看法依然被铺天盖地骂声淹没那段笑出声来,这书好玩的地方就是现实和书中世界模糊的界限,不过霍桑这个角色太谜语人了,形象我不是很喜欢。
关键词是无聊
闭嘴闭嘴退退退
废话少,我喜欢。第一人称视角很容易入戏
我其实挺喜欢霍洛维茨这种把真实人物与事件与虚拟故事结合起来的叙事方式,这种嵌套的方式在他的很多书里都有出现,在推理乐趣之外,还形成一种独特的在虚与虚或虚与实之前穿梭的奇妙体验,但或许这本给我的快感不如动物谋杀案系列。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