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博物馆行星的封面

博物馆行星

[日] 菅浩江

出版时间

2015-06-30

ISBN

978751331837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颗名为“阿弗洛狄忒”的博物馆行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瑰宝。在这里,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主人公孝弘的旅程不仅是一次对艺术的探索,更是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作者简介
菅浩江,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女性,三度获星云奖。她不仅是宇宙作家俱乐部、科幻作家协会和推理作家协会会员,还是我国科幻界的杰出代表。著有《博物馆行星》《五人姐妹》《雨笼》等作品,其中《博物馆行星》深受读者喜爱,获奖无数。
推荐理由
《博物馆行星》是一部融合了科幻与艺术元素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孝弘在阿弗洛狄忒博物馆的经历,探讨了艺术、科技、情感与人类认知的深刻关系。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还揭示了艺术价值的多样性和艺术创作背后的深层情感。
适合哪些人读
对科幻小说、艺术哲学、心理探索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阅读关于人性、情感与认知深度作品的读者
追求内心成长、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目录
.
天籁的知音
这孩子是谁?
夏衣之雪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为啥我感觉还蛮无聊的样子
套着科幻外衣的情景剧罢了。我深信科幻的本质是纯粹的美,也认同科技无法触及的地方将由人心代为填补,但不是空泛的谈美。所以相较下,《艾比斯之梦》更得我心。
其实如果把科幻部分挪出去,就和古书堂系列没什么太大区别了,同样都是由某物引起的一系列故事。不过像我这样一个俗人,看完每篇后,便只能和卡西莫多一样说句【美~~】了
软科幻和轻推理完美结合的典范。画谜、无名人偶、笛声吹雪、舞蹈、雕塑、琴声、微缩景致……博物馆的学艺员接触到各式各样与“艺术”和“美”相关的谜题,在破解中产生感悟。这有点让人想起艺术侦探神永美有,氛围又悠长绵延,有独到的细腻。尽管作者讨巧地设定了空泛的科技和虚构的艺术品,但对美的感悟还是以心灵鸡汤的浓稠质感温暖身心。科幻方面不足的地方当然有,比如“行星”这个定义是否严谨,一颗表面积约有澳大利亚大小的行星的行政体系却好像比市级还简单,缺乏对整个博物馆生态的刻画;另外还有许多小细节不是模糊化就是不严谨(五边形≠正五边形?)。不过有一处讨论很有启发,即人接受机器植入后,版本的换代问题。后五个故事都涉及这问题,但作者选择了温柔的处理方式,以大地之母作为结尾,把残酷和更深的思索留给后来的人……
想了想给了五星。故事剥去科幻、美学的外衣,确实如一些人所说,也就一般轻小说日常推理水平。什么老头老太虐恋情深、小孩儿对某物的蜜汁执著之类……本书涉及多种艺术形式,既有真实存在的抽象画、印度舞蹈等,也有立足于未来技术的幻想的艺术。不过第三篇《夏衣之雪》和终篇《情歌》确实非常不错。
从创作思路上讲,有点类似《变化的位面》那样的点子,由小及大的过程亦然有很清楚的构思。但就最后的落点来看,未免有点小了……
我还挺喜欢这个设定的,建在小行星上的博物馆什么的。每个故事的设定也非常棒,就是展开太平淡太鸡汤了。可惜了这么好的想象力。
本书围绕着一座占据整颗人造行星的(自然与艺术)博物馆讲述了一系列新奇的故事。主人公与妻子的感情作为一条若有似无的主线穿插其中。 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1)它科幻外衣下独特的奇幻浪漫主义设定以及(2)对自然或艺术之美与人类情感关系的新颖的审视视角。 可惜的是优点也止步于此了。本书在其他方面都不尽人意:情节平淡干巴; 主人公塑造地平庸且矛盾,一面觉得自己的工作异常优越,一面对几乎所有上级赋予的任务苦大仇深;配角人物虽然设定上来自世界各地,但其实全部都是脸谱化的日本社会人; 尽管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营造的浪漫情怀,但除了最后一个故事外几乎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氛围烘托。 另外,我不喜欢这一版的封面---具现化的博物馆和书中内容并不搭调。
非常非常软的科幻,甚至不需要以未来科技为基础也可以写出来的故事。日式唯美主义审美,TV动画式的人物塑造和故事结构。比较适合改编成治愈系动画。
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感觉太鸡汤了。
Z-Library